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
各位考生,2025年成人高考考试在即,为更好的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现整理一些关于成人高考各科目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语文篇
语文是高升专、高升本以及专升本文史中医类必考科目,也是获得高分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尤为重要。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文学常识:
1)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表现的是对世事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苟纵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扫汉大赋那种铺采摛文、夸张堆砌的手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制和优美朴素的语言,集中抒写自己的怀抱。作者的苦闷、不满、追求和意趣贯穿全篇。《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时代即将过去,预示着抒情小赋将以独立的体式在赋坛上占有一席地位。
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其艺术成就有:直抒胸臆的特色;《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战国策》的艺术成就: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6)"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7)《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九章》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的《哀郢》中记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8)《史记》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以事系年,是全书的纲领;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以及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列传,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史。《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3)强烈的抒情性(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另外,
作文也是语文试卷分数权重最多的部分,下面整理了一些历年作文题目,仅供各位参考。
2002年,以“机遇”为话题
2003年,以“荣誉”为话题
2004年,以“期待”为话题
2005年,北京奥运理念
2006年,以“感动”为话题
2007年,以“新我与旧我”为话题
2008年,以“沟通”为话题
2009年,以“国家、历史、文化”为题
2010年,以“执着”为话题
2011年,以“选择”为话题
2012年,以“自强”为话题
2013年,以“学与思”为话题
2014年,以“进步”为话题
2015年,尊重善举、尊重别人的善良
2016年,以“温故而知新”为话题
2017年,以“锲而不舍”为话题
2018年,以“波折”为话题
2019年,希望、实践2020年,读书和思考
2021年,专注、自律、勤学善思
2022年,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
2023年,以“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话题展开
笔者看来,近年来,无论是普通高考还是成人高考,对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涵盖的面也越来越广,要求考生掌握知识点也越来越多,主要平时要注重阅读。
2024年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疾驰的列车上,第一次独自坐高铁的小男孩,与邻座的大学生开启了一段温馨的对话。从“十万个为什么” 的好奇求知,到 “很幸运和你遇见” 的真情流露,原本略显陌生、枯燥的旅途,因为这次相遇充满了惊喜与感动。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朝着阳光生长,传递温暖。在擦肩而过的相遇中,我们收获的一份份温暖和感动,都会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笔者看来,近年来,无论是普通高考还是成人高考,对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涵盖的面也越来越广,要求考生掌握知识点也越来越多,主要平时要注重阅读。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因水平有限,整理的内容若有疏漏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感谢各位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