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硕=直博!专硕=就业!研究生培养“分层时代”来了?
但现在,这道题的答案正被悄然重写。
近期,多所985高校发布重要调整通知:学术型硕士将全面并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也就是说,学硕=博士预备阶段,不再是一个可以“止步于硕士”的选项!
与此同时,专硕不断扩招,学硕逐步削减,甚至停招的趋势,在清华、复旦、同济、哈工大等高校愈演愈烈。2026年之后,考研的格局,或将彻底改写!
那么,面对这样的“研究生培养大变革”,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赛道?
从哈工大通知,看见“学硕”的未来走向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2026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报名通知》,明确写道:
“全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全部纳入硕博贯通培养体系。”
相比2024年“部分学院纳入硕博贯通”的说法(见下图),这是一次重大扩围——学硕将全面接轨博士阶段,意味着未来可能没有“纯学硕”的选项了!
网址链接:
这样的变化,不是个例,而是一种趋势。
“硕博贯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据浙江师范大学刘爱生教授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和高校正在重新定义学硕的定位:
学硕不再是就业导向型学位,而是博士教育的过渡阶段。
这个逻辑非常清晰:
高校的最终目标是:让研究生教育实现真正的分层培养,不再“一锅端”,更匹配社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
越来越多高校加入“贯通培养”行列
你以为只有哈工大这样做?其实很多高校早已悄悄跟上。
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从本科开始一路读到博士,成为高层次科研人才,将成为主流路径之一。
(上下内容)
图源:软科
其实这一贯通培养模式,属于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重大创新举措,其模式优势也很明显。
贯通培养模式的优势在哪里?
缩短学制,提高效率
原本“本科+硕士+博士”最少11年,现在只需8年左右,更快进入社会,提升年龄优势。
科研更专注,方向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