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学院深入调研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建设 破解产教融合实践难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战略背景下,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强化产业教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求,为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指明了方向。作为浙江省丽水市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代表,浙江省丽水学院始终致力于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2025年7月,该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组建“丽院融创汇众智,产教深研创未来”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团队,在浙江省丽水市展开了一场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建设情况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产业兼职教授对产教融合的态度、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运行现状、制度实施中的难点堵点等关键问题,通过走访企业、访谈专家、倾听学子心声等多元方式,从产业兼职教授、高校“科技副总”及学生三大核心主体入手,全面考察产业兼职教授制度的落地成效,为破解产教融合难题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参考。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企业 李馨供图
产教融合是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纽带,而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则是连接校企两端的重要桥梁。2025年初,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推出本科产业兼职教授制度,旨在通过吸纳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授课,弥补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短板。浙江省丽水市第一时间响应政策号召,同步启动本地产业兼职教授选聘工作。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积极跟进,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产业兼职教授的选聘标准、职责权限、考核机制等核心内容,为制度落地奠定了制度基础。丽水学院在政策设定上力求让企业资源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环节,此次调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摸清制度实施的现状与问题,为后续优化完善提供依据。
调研团队首先将目光投向企业一线,先后深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博远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莲都区的浙江梦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浙江华润三九众益制药有限公司、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涵盖了生物医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丽水市重点发展产业,均已参与产业兼职教授选聘或“科技副总”挂职项目,是产教融合的直接参与者。
在浙江博远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团队与该公司的罗教授展开深入交流。“我们与丽水学院合作看重的就是人才的流动,我们也相信‘产业兼职教授’制度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打通”罗教授表示,希望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走访和与产业兼职教授的深度访谈,调研团队发现,尽管该制度在丽水学院尚处起步阶段,但整体认可度较高。超过90%的受访教授认为,产业兼职教授机制打破了校企人才流动的壁垒,既能让高校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又能让企业获得持续的人才供给,是“一举多得”的创新举措。同时,团队也梳理出制度实施中仍存在兼职教授专业匹配度不足、选聘标准有待完善、队伍规模结构需优化等现实问题。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企业 朱玲叶供图
作为浙江省丽水市产教融合的另一项重要实践,高校“科技副总”机制为此次调研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样本。自2016年丽水市率先实施“百博进百企”计划以来,已已累计选派大批博士(专家)赴企业挂职锻炼,近年来更升级为高校“科技副总”机制,推动高校智力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深度对接。调研团队专门针对44位现任的高校教授展开专项访谈,解码校企协同的“丽水经验”。
丽水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苏教授,在访谈中提到,“在真正走入企业后,很多企业车间运用的方法成为了我真实的教学案例,比如‘连铸’这种方式,我在车间里面看到他们用‘连铸’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学生之前问我在真实企业车间中是如何解决制作模型问题的,我看到了就可以和他们讲,也提高了他们上课的兴趣”。这种“实践反哺教学”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接触到了企业一线的真正运用技巧,让理论不再枯燥。
像朱教授这样实现“教学与科研双丰收”的案例不在少数。调研数据显示,超80% 的高校“科技副总”表示,企业实践为其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了课程内容更新;大多数高校“科技副总“们提到,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也帮助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这种“高校获实践资源、企业得智力支持”的双赢模式,成为丽水市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
但与此同时,"科技副总"队伍建设也面临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教学科研与企业项目时间冲突等现实挑战,亟需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释放人才效能。
图为调研团队采访“科技副总” 陈柯宇供图
学生作为产教融合的直接受益者,其体验与需求是衡量制度成效的重要标尺。调研团队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下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了学子们的真实反馈。
作为产教融合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群体的反馈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调研团队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交流的方式,广泛收集丽水学院各学院学生意见。结果显示,85.06%学生尚未参与过产业兼职教授授课,但对实践性课程表现出强烈期待;14.94%已有学习体验的学生普遍反映,此类课程更贴近行业前沿动态,有助于提升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同时,调研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产教融合的内涵理解较为模糊,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迫切希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针对学生的期待,调研团队也收集到了具体建议:93.17%的学生希望增加产业教授授课课时,80.98%希望增加企业实习的机会,62.93%呼吁增加校企合作项目,59.02%建议优化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这些来自学子的真实声音,为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调研团队采访学生 李馨供图
此次调研,通过多主体、多维度的深入考察,清晰勾勒出丽水学院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建设的现状图景:政策框架已初步搭建,实践探索初见成效,但在资源匹配、机制完善、落地执行等方面仍有较大优化空间。破解产教融合难题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初步提出了系列优化建议:在制度层面,需细化产业教授选聘标准;在机制层面,应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平衡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在执行层面,要推动产业教授资源下沉,通过“课程共建、项目共研、基地共享”等方式深度参与教学。
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的耐心与多方协同的智慧。此次浙江省丽水学院的调研实践,不仅为自身优化产教融合路径提供了依据,更为地方高校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制的持续优化,相信产业兼职教授队伍将成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中坚力量,为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