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太操心孩子,关注越多包办越全,孩子越容易内耗摆烂躺平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百分百的,恨不得掏心掏肺,为了孩子甘愿千千万万遍。
但过度的操心,无微不至的关注,时刻的想为孩子做点什么,不仅没办法帮助孩子,反而家长自己被内耗环绕。
这时,不淡定的家长投射给孩子的是压力与不满,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摆烂躺平。
01
对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家长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
越是无法改变孩子,越是想要改变孩子,并在试图改变和纠正孩子的路上,狂热而偏执。
只要遇到孩子一点做得不好的地方,家长就焦虑爆棚,东想西想:
孩子这样呆在舒适区可不行,一定要劝劝他,引导他努力和突破自我;
孩子一旦去不了学校,家长就各种焦虑,催促孩子做选择,要么立刻去,要么干脆别去了;
孩子有一点心情不好或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家长就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要崩溃了,是不是无法学习了,是不是承受不了会情绪内耗。
父母担心孩子,想让孩子一切都顺利,是出于对孩子最深的爱。
但是时时挂念,事事担心,事无巨细对孩子操心,是起不到帮助孩子的作用。
反而因为担心,焦虑和恐惧,而让自己的状态陷入循环焦虑和内耗。
当父母的情绪崩溃和慌乱时,会影响自己的意识和潜意识。
即便父母嘴上不说,但潜意识里的焦虑和不满也会传递给孩子。
相信是一种力量,父母相信孩子什么,孩子就能靠近什么。父母担心什么,孩子身上也会发生什么。
02
潜意识是在自己的意识内存在的一种潜藏的神秘力量。通过潜意识的自我暗示来影响自己的意识,再由意识影响现实。
父母越稳定,心态越平和,潜意识里给孩子传递的安全感系数越高。
反之,当父母对孩子关心过度,事无巨细的操心时,一定会伴随着焦虑的攀升。
尤其是当父母对孩子有过多要求,警告和批评时,带给孩子的是焦虑,担心和不信任。
看起来父母的各种担心以及唠叨和说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也会在无意中让原本就内耗的孩子,更加雪上加霜。
孩子本身就像蕴藏了强大力量的种子,当有足够安全,温暖和支持时,就会成长。
家长因为过度担心,关注过多而围着孩子一个打转时,就会因为自己的焦虑,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加剧了孩子的内耗。
不管家长再怎么爱孩子,再怎么关心孩子,再怎么为孩子以后考虑。
都不能替代孩子走他的人生之路,也不能替孩子学习。
就像我在暑假里,收了孩子的手机,孩子也自愿不玩游戏,但关于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时长,都是我不能掌控的。
最多只能提醒,但听不听,听多少都只能随孩子了。
孩子早晚都要成为自己学习的第一负责人,以及人生的首要负责人。
家长能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有求必应,即便面对孩子的不自律和贪玩,也只能接纳和允许。
家长越松弛,越尊重改变不了的现状,孩子才能有真正的安全感,才能学会自我负责。
03
在我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通用的问题:
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高控和高焦虑的家长。
时刻操心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担心孩子的今天,明天和未来。
会因为孩子的一句话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也会因为孩子一句心情不好而寝食难安,胡思乱想。
想着想着,一丁点芝麻大的小事,就在自己的灾难化思维中晕染成了西瓜,无限膨胀,最后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寸步难行。
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操心太过度了,把孩子活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越是这样无微不至的爱,越是容易把家长自己的情绪,心情和状态搞砸。
真正能帮助孩子的办法是:
家长不要总是时刻操心孩子,而是家长要先搞定自己,孩子才能成为自己。
先解决家长自身的问题,家长才有力量有心力去帮助孩子。
这时,家长需要的是后退一步,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和焦虑,再想着帮助孩子。
家长要先自救,再救赎孩子,不然不仅帮不了孩子,还会让自己成为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