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出3届状元班,评优时却总落选,被私立学校挖走后,校长找上门
“李老师,您真的要走吗?”办公室里的同事们议论纷纷。
那个连续带出三届全市状元的班主任,竟然要辞职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校长亲自登门挽留时,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师,却说出了一番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的话...
01
李志华推开高三(1)班的教室门,熟悉的粉笔味和书香味扑面而来。
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公式和错题集,黑板右上角还写着“距离高考还有127天”。
这是他带的第四届毕业班,也是他在这所市重点中学的第17个年头。
办公室里那三面鲜红的锦旗,见证了他前三年的辉煌。
2021年,他班上的王晓宇考了全市理科状元。
2022年,林雨萱拿下了全市文科状元。
2023年,张浩然再次为学校赢得理科状元的荣誉。
连续三年,全市状元都出自李志华的班级。
这在整个市里都是前无古人的记录。
教育局专门为他颁发了“优秀教师”证书,市长都亲自接见过他。
但此刻,看着手机上儿子发来的房价截图,李志华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128万的首付,这个数字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
他默默地收起手机,开始在黑板上写今天的例题。
粉笔在黑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就像他内心深处那种说不出的烦躁。
“老师,这道题我还是不太懂。”
前排的学生举手提问,李志华立刻收起心思,走到学生身边耐心解答。
这是他的习惯,无论心里有多少烦心事,一站到讲台上,他就是那个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李老师。
下午放学后,其他老师都陆续离开了。
李志华照例留下来给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
“李老师,您又要加班啊?”年轻的英语老师小刘路过时问道。
“习惯了。”李志华头也不抬地回答。
小刘摇摇头,心里想着李老师真是个工作狂。
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志华和几个学生。
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
这样的夜晚,他已经度过了无数个。
李志华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
学校里的各种聚餐,他从不参加。
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聊天时,他总是埋头批改作业。
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不合群。
但李志华不在乎这些评价。
他觉得自己来学校就是教书的,其他的都是多余。
“李老师,今晚几个老师要去唱K,一起来吧。”数学组的张老师热情地邀请。
“不了,我还有课要备。”李志华婉拒了。
张老师有些尴尬地笑笑,转身去邀请别人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发生。
久而久之,同事们也就不再邀请他了。
李志华乐得清静,可以专心研究教学。
他会为了一道难题查阅大量资料,会为了一个知识点的最佳讲解方法思考到深夜。
学生们都知道,李老师的课是最有含金量的。
但在人际关系这门课上,李志华显然是不及格的。
每年的教师节,校长都会在大会上表彰优秀教师。
李志华眼看着那些平时表现平平的同事一个个上台领奖。
而他,这个带出三届状元的老师,却从未得过任何荣誉。
“可能我的教学成绩还不够突出吧。”李志华这样安慰自己。
但心里那种失落感,还是如影随形。
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哪里做得不对。
妻子偶尔也会抱怨:“你看人家老王,工作没你认真,可人家现在都是教务主任了。”
李志华总是沉默不语。
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种复杂的感受。
在他看来,教好书就是最大的本分。
至于其他的,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争取。
02
儿子李明大四了,和女朋友谈了三年,两人准备毕业后就结婚。
女方家提出了一个不算过分但也不轻松的要求:要有自己的房子。
李志华和妻子带着儿子去看房。
售楼小姐热情地介绍着房型和价格。
“这套90平的小三居,总价380万,首付需要128万。”
128万。
这个数字让李志华愣住了。
他仔细算了算自己的存款:17年的工作积蓄,加上妻子的收入,总共也就50多万。
还差70多万的缺口。
“我们再看看其他的吧。”李志华尴尬地说。
儿子和女朋友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回家的路上,妻子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你说你这么多年,除了会教书还会什么?”
“人家老张早就买了房,孩子都上小学了。”
“你倒好,就知道埋头苦干,从来不知道为家里考虑。”
李志华默默地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他何尝不想给儿子买房,可钱从哪里来?
第二天上班,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同事们的情况。
数学组的老张,前两年买了一套130平的房子。
英语组的老刘,最近刚换了辆新车。
而他们的教学成绩,说实话,都不如李志华。
“李老师,您的课讲得真好,我儿子说班里同学都很羡慕。”一位家长在电话里这样夸奖他。
可是这些夸奖并不能换来真金白银。
李志华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的选择。
是不是真的错了?
是不是应该像其他同事一样,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和领导走动走动?
但这种想法刚一冒头,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他还是觉得,教书育人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可现实的压力,却让他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儿子的婚期定在了明年春天。
时间不等人,房子的事必须尽快解决。
就在李志华为儿子的房子发愁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市里最好的私立学校——明德中学的副校长找到了他。
这位副校长姓陈,是李志华大学时的师弟。
“师兄,我们学校想请你过来带高三。”陈副校长开门见山地说。
李志华有些意外:“我在现在的学校好好的,为什么要换?”
“师兄,你可能不知道,现在私立学校的待遇和公立学校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陈副校长拿出一份薪资明细表。
“年薪30万,各种福利加起来能到35万。”
“还有年终奖,教学成果奖,如果带出状元,另外还有10万奖金。”
李志华看着这个数字,心跳加快了。
30万年薪,是他现在收入的两倍多。
“师兄,以你的能力,在我们学校绝对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校长说了,只要你来,直接给你配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生。”
李志华沉默了很久。
说不心动是假的,这个待遇确实很诱人。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份收入,儿子的房子问题就能解决了。
“我需要考虑一下。”李志华最终这样回答。
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妻子的眼睛立刻亮了:“30万?真的假的?”
“那还考虑什么,赶紧答应啊!”
“可是我在现在的学校干了17年了,感情很深。”
“什么感情不感情的,能当饭吃吗?”妻子毫不客气地说。
“儿子要结婚了,我们总不能让他打光棍吧?”
李志华知道妻子说得有道理。
再大的感情,也抵不过现实的需要。
当天晚上,他失眠了。
脑海里不断地权衡着利弊。
一边是17年的情感积累,一边是家庭的现实需要。
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下了决心。
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他决定接受明德中学的邀请。
03
第二天,李志华给陈副校长打了电话。
“我考虑好了,愿意过去试试。”
电话那头传来陈副校长兴奋的声音:“太好了师兄,我们校长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
“什么时候能过来报到?”
“我需要先处理一下这边的工作,大概一个月后吧。”
挂了电话,李志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决定已经做了,接下来就是向学校提交辞职申请。
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难写的一份文件。
在电脑前坐了很久,他才敲下第一个字。
“尊敬的校领导:
因个人发展需要,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辞去现职工作......”
短短几百字的辞职申请,他写了改,改了写,花了整整一个晚上。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他心上刻下的痕迹。
第二天上班,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
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开了,同事们都知道李志华要走了。
“李老师,真的要离开吗?”年轻的小刘不舍地问。
“是啊,有些不舍,但家里有困难。”李志华如实说道。
“唉,现在这个社会,什么都要钱。”数学组的老张叹了口气。
也有人在背后议论:“我就说嘛,李志华这么清高,迟早要碰壁的。”
“现在知道厉害了吧,还不是得为了钱低头。”
这些话传到李志华耳朵里,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他也没有反驳什么。
毕竟,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下午,他鼓起勇气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
“进来。”里面传来王建国校长的声音。
李志华推门而入,将辞职申请书放在了校长的桌上。
王建国扫了一眼文件的标题,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怎么了老李,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吗?”
“没有,就是家里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李志华说得很含糊。
王建国翻看了一下辞职申请,语气平淡地说:“我知道了,会按程序处理的。”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
王建国的反应如此平淡,让李志华心里有些失落。
17年的工作,三届状元的成绩,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结束了?
走出校长办公室,李志华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王建国并没有把李志华的辞职当回事。
在他看来,这个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师,大概是因为评优落选而闹脾气。
过几天消消气,自然就会回心转意。
这种事他见得多了。
可是三天后,当人事处主任把正式的辞职手续送到他面前时,王建国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更让他不安的是,教育局王局长的一个电话。
“建国啊,听说你们学校那个连续带出三届状元的老师要走?”
王建国心里一紧:“是有这么回事,但还在处理中。”
“这个李志华老师,市里可是很关注的。”王局长的语气有些严肃。
“连续三年状元,这在全省都是少见的成绩。”
“如果他真的走了,对你们学校的声誉影响很大啊。”
挂了电话,王建国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他立刻叫来了副校长和教务主任。
“李志华的事你们怎么看?”
“校长,这事确实有点棘手。”教务主任皱着眉头说。
“李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他真走了,对我们的高考成绩肯定有影响。”
“而且现在家长们都知道状元班的李老师,如果传出去他走了,很多家长会有意见的。”
副校长也附和道:“是啊,现在正是招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消息传出去影响很不好。”
王建国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李志华不是普通的老师,他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失去了他,学校在全市的排名都可能受到影响。
“你们说,他为什么突然要走?”王建国问道。
“听说是私立学校挖他,待遇比我们这里高很多。”教务主任回答。
“那我们能不能也提高他的待遇?”
“校长,我们是公立学校,工资标准都是固定的,没法随意调整。”
王建国陷入了沉思。
确实,公立学校的体制限制了很多东西。
但是,李志华这样的人才,真的不能就这样流失。
“你们去了解一下,他具体是什么条件跳槽的。”王建国吩咐道。
“另外,看看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能留住他。”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教育局的压力,学校声誉的考虑,让他越来越焦虑。
他开始反思,是不是平时对李志华这样的老师关心不够。
毕竟,连续三年状元,这样的成绩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04
经过几天的调查,王建国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明德中学开出了30万年薪的条件,这确实比公立学校有吸引力。
而李志华之所以动心,主要是因为儿子要结婚买房,经济压力很大。
了解了这些情况,王建国决定主动出击。
他不能让这样的人才流失,无论如何都要把李志华留下来。
星期六的下午,王建国带着副校长来到了李志华家。
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拜访普通老师的家。
李志华看到校长登门,很是意外。
“王校长,您怎么来了?”
“老李,我是专程来拜访你的。”王建国的语气很诚恳。
“听说你要离开学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志华请校长和副校长进屋坐下,倒了茶水。
“老李,你在我们学校17年了,取得的成绩大家都看在眼里。”王建国开始了他的挽留。
“连续三届状元,这在全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成绩。”
“你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真的不能就这样走了。”
李志华静静地听着,没有表态。
“我知道你可能对学校有一些不满,比如评优的事情。”王建国继续说道。
“这确实是我们工作的疏漏,我在这里向你道歉。”
“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保证今后的评优你一定是重点考虑对象。”
副校长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李老师,你的能力大家都认可。”
“而且关于待遇问题,虽然我们不能像私立学校那样随意调整工资。”
“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给你一些补偿。”
“比如课时费可以按最高标准给,各种津贴也会优先考虑你。”
王建国点点头:“对,我们一定想办法改善你的待遇。”
“而且我还可以承诺,给你安排最好的班级,最优秀的学生。”
“学校会全力支持你的教学工作。”
说了一大堆话,王建国和副校长都有些口干舌燥。
他们满心期待着李志华能够点头答应。
毕竟,他们已经开出了能给出的最好条件。
李志华听完校长的一番话,平静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在房间里慢慢踱了几步。
王建国和副校长紧张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王校长,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李志华突然开口说道。
“你说。”王建国立刻回应。
而接下来的问题,让王建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