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视频质问校服质量被拘留7天!二审判决撤销原处罚并判赔偿
2023年秋季开学,邓建国发现儿子新发的校服标签标注成分与检测严重不符,学校声称质检合格的产品棉含量仅31.8%,远低于国家标准线35%。
多方沟通未果后,邓建国于2023年12月1日通过抖音发布视频《质疑校服质量安全和校服乱象谁监管》,点击量达14.9万次;12月8日,因质疑未获回应,再次发布《时至今日,问题校服仍然未被召回》,点击量10.2万次。
他拍下令人揪心的实测视频传到抖音后,却等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然而回应他的不是教育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而是宁县公安局的手铐——校服供应商兆春服装厂报案称其“寻衅滋事”导致订单被取消。12月13日,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落下:行政拘留7天。决定书称他“无相关证据发布不实视频,引发网友转发,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因在网上举报儿子学校校服质量问题,邓建国被以寻衅滋事拘留7天
警方的“高效”令人心惊:未告知邓建国可申请暂缓执行,处罚告知书与决定书送达后直接押送拘留所。
维权之路陡峭异常。
行政复议被驳回,一审法院竟也驳回其诉讼请求,理由令人愕然:“维权应通过正当途径,而非网络发布不实信息”——即使法院也承认校服确有质量问题!
直至庆阳市中院二审,法律的公正之光终于刺破迷雾:
二审判决书
当一条揭露校服质量问题的视频,竟被套上“寻衅滋事”的枷锁,我们不得不直视现实的荒诞:一些地方执法者眼中,“秩序稳定”的优先级已压倒公民依法监督的权利。 “寻衅滋事”口袋罪之泛化,在此案中沦为堵塞言路的方便工具。
更令人忧虑的是权力运行的任性底色。警方跳过陈述申辩程序、一审法院对“正当途径”的狭隘理解,皆暴露法治思维在某些基层环节的缺失——法律成了管理工具,而非公民权利的坚实后盾。
邓建国最终赢得官司,但3237.08元的赔偿难言是对7天自由和尊严损害的真正补偿。胜诉的微光虽照亮个体冤屈,却照不透系统积弊的深潭。 若每一次公民对公共事务的正当质疑,都要经历拘留、复议、一审败诉、二审翻盘的漫长炼狱,监督的勇气将从何而来?
邓建国走出拘留所那日,手中检测报告上的数字依然清晰:棉含量31.8%。这缺失的3.2%,成为基层法治生态里一道刺眼的裂痕。 今日他为孩子校服质量说话被拘7天,明日我们质疑身边不公,是否也将面临口袋罪的风险?
当“寻衅滋事”的警棍轻易挥向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切,我们脚下的土地,已在无声地质问每一个旁观者。
内容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纵深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