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京的休学率惊呆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不对劲儿了……
最近一组数据让所有教育群炸开了锅:说北京小学初中阶段的休学申请量比去年涨了不少,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明明是该高高兴兴升初中的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扛不住压力?
身边已经有两个朋友的孩子在五年级下学期就办理了休学。一个是因为长期失眠焦虑,一提到“小升初”“分班考”就哭,课本都不敢碰。另一个是男孩,之前成绩中游,为了冲民办校疯狂刷题,结果孩子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最后连学校都不想去了。
其实想想也不奇怪。现在的小升初哪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三年级开始就要卷奥数杯赛,四年级得考KET/PET,五年级疯狂攒简历、跑开放日,周末排满语数英、体能课,生怕一步没跟上就被甩开。
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但更多人还是在反思:是不是我们把升学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民办校摇号不确定性增加后,大家更想靠“硬实力”突围,结果把孩子逼得太紧。还有家长吐槽:“学校的作业量没减,校外又不敢完全停,孩子每天像上了发条的钟,铁打的身体也扛不住!”长此以往,过不了多久孩子的能量就会消耗殆尽,很难后劲十足。如果你的孩子也这样,那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到最后。
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行为会悄悄消耗孩子的能量。
第一是让孩子沦为学习机器。现在的孩子从睁眼开始就被作业考试补习班填满,连课间 10 分钟和体育课都被占用。周末还要奔波于各种兴趣班,这种毫无喘息空间的生活正在一点点榨干孩子的能量,让他们眼中的光芒逐渐黯淡。
第二点是把孩子当作情绪宣泄口。成年人面对压力,有情绪很正常,但如果总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就会让本该阳光开朗的孩子过早陷入压抑氛围。试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可能保持应有的活力和灵气?
作为普通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下面分享几个快速提升孩子能量的方法,带着孩子操作起来,真的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很大帮助。最后也有方法总结,能让你收获一个能量爆棚的孩子。
第一,要尽可能给孩子丰富的成长环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让孩子在自然中漫步,胜过上100堂美学课,在古老的建筑中亲手触摸,比100个钟头的建筑设计更能激发灵感,在菜市场的喧嚣中感受生活,比讲述100次文学写作技巧更能模拟文笔。让孩子体验多样的自然环境,感受真实的生活环境,孩子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灵魂。我整理了100件亲子打卡小事,涵盖素质拓展、能力培养、亲子游戏、自然探索等各个方面。需要的可以留【100】找我拿。
第二,要多鼓励孩子探索。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玲在谈及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强调,孩子提问时永远不要说等一下,哪怕她当时正在做饭,她也是选择先把火关上,为孩子答疑解惑后才继续做饭,并会再三感谢孩子发问的行为。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孩子的提问呢?陈美玲说,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对待的,孩子探索、约会不断膨胀,知识也会丰富起来,孩子会觉得活着是新鲜,是开心的事情,从而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第三,睡前跟孩子聊天。麻省理工研究显示,促进大脑发育的不是阅读,而是聊天影响孩子大脑发育的不是词汇量,而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我整理了365个睡前话题,从情绪、梦想、兴趣到科学知识、家庭关系等都有涉及。每晚我们都会聊一个话题,半年时间,儿子发生巨大变化,变得开朗,情商也有所提高。需要的家长留《睡前话题》。
第四,纪录片陪伴。对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陪孩子看纪录片是最省时的亲子活动。像我们家周末有时会在晚饭后陪孩子看一两集,这不仅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认知,还能让孩子在写作时言之有理。央视推荐的300多部各种类型纪录片,我都整理好了,足够孩子看到初中。
第五,多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这是恢复孩子灵性的营养剂,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记忆力,还能让孩子学会坚持、努力、团结协作等品质。就挑最简单的,游泳、篮球、跑步、跳绳都可以,既强身健体,又锻炼他的专注力,上学期间娃从来没有因为生病请过假,整个人也比较自信,敢于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