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

美羊羊2周前精彩生活4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蒙台梭利

神童是一个充满特殊意味的词语,一个孩童被称为神童,那么首先他肯定很聪明,其次他的父母肯定很聪明,最后他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是人们对神童的第一印象。在我国神童并不罕见,有的神童可以十几岁考入重点大学少年班,有的神童可以几岁就上电视节目背诵古诗词,识得上千字。几乎绝大多数情况下,神童是看天赋的,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你是不是神童,但在河南商丘却有这么一个女神童,靠着家庭教育10岁就考上了大专院校,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了呢?

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

神童张易文

超常教育

河南商丘市的南京路,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这里有一栋三层居民路,外表看起来有点破旧,丝毫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但门口的挂着的一块牌子写着“圣童私塾”给这里增加了某种神圣的色彩,不仅仅是要神童,还要做圣人一样的神童。这所学校的负责人张民弢说起自己的私塾总是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这叫超常教育”他结合自身的学习成长经历,认为国内的教育时间拉的太长,中小学可以压缩到几年学完,利用早教和自学完全可以考上大学。

张民弢

张民弢本身就是一个神童,在他小时候,两年的时间学完了五年的小学课程,虽然八岁才上小学,但十岁就上了初中,后来初中高中一路读下来,正因为有了这种经历才让他开始设想超前教育的理念。在网上一直有传言说他是北大博士,张民弢对此也解释的含糊不清,他说自己确实本硕连读了,但没有学历,后来在香港旁听了博士的课程。这种自身就笼罩神秘色彩的传奇简历,让他创造的超前教育理念也是云里雾里,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又隐隐感觉哪里不对。

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

张民弢和女儿张易文

张民弢很早就搞这个私塾,刚开始想要办证,但教育部门不认可这种,只能先办了一个有资格的培训学校,让老婆李韩英当校长,李韩英认可他的这种理念,这很不容易。圣童私塾招生的门槛很低,只要有人愿意就可以来,而且去留也很随意,不少人来了都是晃几个月就走了,这让张民弢一直没有机会完整的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后来他的女儿张易文慢慢的长大了,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神童传说

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

张易文

张易文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读书写字,手把手的教她读书写字和算术,很小的时候就能识得千字,5岁的时候,张民弢专门请了一个大学毕业生教她英语。圣童私塾的发展也与女儿的成长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圣童私塾和女儿都属于张民弢的心血,在女儿身上制定的学习计划可以推广在圣童私塾,在圣童私塾的教学反馈可以给女儿提高,这种双向的互动让张民弢看到了未来的希望。2016年的时候他对妻子李韩英说想要张易文试着参加一下高考。

由于参加高考得有学籍,张易文从小就在家里靠着父母教学,又怎么会有学籍,而圣童私塾又是一所没资格的学校,这个时候之前他们办的那所合法合规有证的培训学校就起了作用,拿着从那个学校开的学历证明,去到了教育部门成功的报名参加了高考,不过根据教育部门的人说,当时并不只是看学历证明,而是张易文通过了考试测试,才同意报名参加的。

张易文

无论如何,张民弢终于如愿以偿的带着女儿参加高考了,第一次搞的噱头很足,无数的媒体都对这个9岁参加高考的神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第一年成绩并不理想,只考了172,没有达到张民弢的目标专科线,张民弢想让女儿先考一个专科,然后再升本科,最后到美国读硕士和博士。第二年等到张易文十岁的时候,他带着女儿参加了商丘工学院的单招考试,以352分的考试进入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单招考试不等同于统一高考,是学校的自主命题。即便如此,张易文的神童名声是坐实了,张民弢特别满意。

揠苗助长

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

在张易文入学的时候,舆论都是负面的,人们纷纷质疑张民弢的教育理念,说这种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许多的记者都跑入商丘工学院,围着张易文拍照,对此学校不得出台规定,严禁外界干扰张易文的学习生活。处在风暴眼中的张易文则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反而对学校充满了好奇,这里的环境和从小学习的环境截然不同,这里没了父母,但多了许多比自己大好多岁的同学。

入学以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个神童给与了很多的帮助,在军训的时候她的服装都是用最小号的改的,可依然像穿着长跑,站在人群中就是瘦瘦小小的一个 ,跑起来完全看不到她的身影。老师专门叮嘱教官不要对她太严厉,同学们也乐于帮助张易文,同宿舍的女孩子们都把她当做一个小妹妹或者小侄子,干什么都带着她,虽然她不懂的太多,但张易文总感觉很稀奇,也很开心。

在热情背后,是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上课的时候很多人在玩手机,只有张易文坐的笔直在听课,虽然听起来有些吃力,但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下课后舍友们在讨论最新的电视剧和综艺,讨论自己的偶像,张易文插不上话,这些离她太过遥远,她从小就没有接触过,她认为同学们都在浪费时间,这些时间为什么不用来学习。后来网上就再没了张易文的最新消息,今年是她三年大专的最后一年,在商丘工学院的贴吧里,还能看到人们在问关于张易文的消息,下边偶尔有人回复“是我同学”就没了下文。小编在此希望张易文可以找到喜欢的兴趣爱好,过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循序渐进

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原创全靠父母手把手教,10岁考上大专的“女神童”,她现在过得怎样?_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身心的发展,三观的培养,道德的建立,兴趣的发展,与人交往等等缺一不可,如果单单把教育拿出来加快缩短,培养出所谓的神童,多半会成为一个家庭的悲剧,父母手把手的在家里教,也许会教出一个懂不少知识的孩子,但却不一定会懂得许多的道理,张易文的未来也早已被父亲安排的明明白白,先考本科,考不上也有一个大专文凭,可以帮助自己打理私塾。

相关文章

“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以目标为帆,以过程为桨

“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以目标为帆,以过程为桨

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幅图是一位物理老师赠予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的临别漫画。在物理学上...

一直活到荼蘼花开

一直活到荼蘼花开

鸠鸣在桑,莺啼近窗。啁啾缭绕苍翠的深山,染柳烟浓;潋滟安抚躁动的内心,水佩风裳。园池偷换春光,正人间昼长。弥望青青黄黄的枇杷,放浪形骸地匿迹于叶间;近观院子里那几朵荼蘼(mí)花,静静呆着。 “本来以...

“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用灵魂去发问,让时间给结论

“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推荐范文:用灵魂去发问,让时间给结论

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作文听老梁,高考一定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

高考倒计时……撑到最后才是赢家

高考倒计时……撑到最后才是赢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书桌上,当夜晚的星辰陪伴着你们的背影,高考的倒计时牌上,数字正在一天天变小。此刻,你们或许正埋头于题海,或许正为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而焦虑,或许正咬牙坚持着,只为那个梦想中的大学...

育梦如光 善启心扉——读《善用表扬,慎用批评》有感

育梦如光 善启心扉——读《善用表扬,慎用批评》有感

阅读《善用表扬,慎用批评》这篇文章时,我正深陷与儿子作业的“拉锯苦战”。每日傍晚,书房便成了“战场”:儿子摆弄橡皮,我便数落他专注力差;他计算题出错,我便指责他粗心大意。作业本上的红叉,好似一把把利刃...

30年前哥哥去上海当上门女婿,一年后离婚回家,这天来了个年轻人

30年前哥哥去上海当上门女婿,一年后离婚回家,这天来了个年轻人

夜色浓重,寒风拍打着村口的老槐树,邵家小院的灯光昏黄而摇曳。 邵景松从上海回来才一年,村里人却已经嚼烂了他的故事。 “那小子去做上门女婿,没几个月就被踹回来了,肯定干了啥丢人现眼的事!” “听说那上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