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S新传论文带读:啊哈?议程设置理论又有新研究了?
@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简单的论文带读指南…那么一定要关注秃头研究所的论文带读栏目!每天都有热门事件、热门考点、有趣选题,通过标注考点、知识点和可学习案例,帮助我们实现「无痛阅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息流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后台回复「有求必应」
获得所有论文带读PDF
滴滴打工人拌拌tts-pgbanban
进入2026论文带读群
议程设置与社交媒体
@TuTouSuo™️
今日论文分享:《重访议程设置理论:社交媒体时代个体层面的媒介效果研究》
作者:郭蕾、张伊妍
议程设置的两个层面答题框架(️️️️️)
一、整体层面
二、个体层面
论文主要观点(️️️️)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新闻媒体可以将事物的显著性转移到公众的脑海中。第一层的议程设置理论关注的是客体,其可以指代一个议题、一个公众人物,或者一个品牌等。当新闻媒体一再报道某个客体时,该客体的显著性则会在公众脑海中得到提升。第二层议程设置理论关注的是某个客体的属性,进一步指出新闻媒体还能够传递属性的显著性。而第三层的议程设置理论,又被称为“网络议程设置模型”,考虑的则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关系的显著性。学者们指出,新闻媒体不仅能够建构单个客体或者属性的显著性,还能够有意或者无意地建立起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影响受众脑海中的关联网络。
答题语料积累+案例(️️️)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环境中,主流新闻媒体依然显现出在公共议题讨论中的权威性及引领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公众在社交媒体上通过主流媒体获取新闻,他们便会认为主流媒体所讨论的议题为亟须优先处理的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的主流新闻媒体仍然扮演着值得信任的新闻“把关人”角色,为公众理解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认知捷径。在多元甚至嘈杂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来形成对社会议题的认知。
相反,市场化媒体不仅未能设置公众的议程,还在部分议题的讨论中产生负面影响,即“议程削减”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市场化媒体似乎缺乏足够的公信力,难以为其读者提供可靠的社会认知线索。这也可能与市场化媒体近年来愈发注重流量导向的运营模式有关。在社交平台眼球经济的驱动下,市场化媒体似乎越发关注能够引发争议或激发负面情绪的报道。这样的报道或许能够吸引一定的流量,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流量并不等同于影响力,目前的市场化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几乎毫无作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公众对相关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近期小破所常驻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