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可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

美羊羊3天前教育资讯3

日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核心功能板块——文物保护中心,已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古书画修复是文物保护中心展示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清洗去污、揭裱分离,到修补残缺、全色,每一步不仅依赖修复师的传统技艺,更在高新科技的赋能下实现了精准化、安全性。未来观众将能够走进文保中心,体验文物保护工作的魅力。此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一层的文物可视库房也已开放,观众可在周三到周日的下午免费参观。

来到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一层的文保中心,走廊上镶嵌着两面巨大的玻璃,这就是未来观众可以近距离观摩的综合修复室。在第一面玻璃内的科技展示区,文保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王颖竹正介绍着科技手段在书画用纸鉴定方面的应用。“先把浸湿的纸张样品放在纤维分散器里舂捣还原成纸浆,再夹取少量分离出的纤维样本放在载玻片上染色,之后放入造纸纤维分析仪观察其结构特征。”随着显微镜的聚焦,被染色的纸张纤维就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中。

“宣纸和元书纸由不同纤维组成,所以吸墨能力有一定的差别。通过我们的造纸纤维分析仪,可以很好地区分这两种纸张的纤维。”王颖竹介绍,文物医生可“透视”纸张的微观结构,精准判断其原料、配比及老化程度,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书画修复技艺分为“洗揭补全”,明《装潢志》有言:“书画性命,全在于揭”。“揭”是书画修复中最关键、最艰险的步骤。其核心在于安全剥离已老化失效的“命纸”(原托裱于画心背面的保护层),以便为画心更换新命纸。传统手工揭取风险很高,分离时画心极易破损。为此,首博科研团队创新应用生物科技,成功研发出具有“高活性、专一性、低温活性”的生物揭展剂。揭展剂使用的生物酶能精准分解黏结画心与命纸的淀粉糨糊,将其转化为无黏性的葡萄糖和水,分离值低至13毫牛,这相当于一根绒毛划过手心的力度。用这么小的力就可以把画心和旧命纸分离,解决了困扰行业数百年的难题,被专家们称为“书画装裱行业的一次革命”。

在文保中心,可不止有高科技的展示,传统技艺更是重头戏。在传统技艺展示区,修复师们正在对一幅清代重彩水陆画进行修复。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字画修复师马燕已经从事书画修复二十余年,在她看来,书画修复的核心重点就是“修旧如旧”。书画修复揭取画心命纸后,新的命纸需要匹配画心颜色来染制,以达到“色近质同”的要求。“在染纸时,需要根据原画的纸张颜色进行调色,传统技艺会使用赭石、藤黄等矿物颜料,具体的颜色调配则需要修复师的经验判断。”为了更好地展示技艺,修复师特地选用传统“披麻带灰”工艺的大红漆案,还设置了体验区,观众可以了解不同色纸在书画、典籍等不同载体上的应用,还可以在染色纸上留下自己的墨宝带回家。

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傅萌介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使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有226套文物保护设备,其中高精尖设备二十余套。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文物修复工作,文保中心特别开设了具有展示功能的综合修复室,“我们即将开放的是书画和纺织品为主的有机质文物修复部分,这也是我们首期试点展示的内容。后续将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展示的内容和形式,并逐步增加金属和陶瓷等文物的保护展示,拉近文物保护工作与公众的距离,感受让文物‘活’起来的魅力。”

观众可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

据悉,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文保中心开放和报名信息将在博物馆官方微信上发布。

相关文章

北京22家博物馆暑期错峰或取消闭馆

北京22家博物馆暑期错峰或取消闭馆

央视网消息:据北京文博微信公众号消息,炎炎夏日,暑期来临,为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北京地区博物馆积极行动,精心策划,部分博物馆在暑期实施错峰开放、延时开放服务,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

珠海首部!红色剧本游《回到1922》发布,故事原型是他

珠海首部!红色剧本游《回到1922》发布,故事原型是他

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5月16日,《回到1922》红色剧本游首发暨百场红色剧本游启动仪式在金湾区博物馆举行。这是珠海首部由官方发布及运营的红色剧本游。该作品以珠海“红色三杰”之一林伟民的成长故事为原型...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8月17日,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文物修复师在剔除画芯污渍。近年来,承德持续推进瓷器、珐琅器、书画和佛像等文物保护工作,让文物“重焕新生”。 8月16日,观众在承德博物馆“魔墙”前与文物互动。为进一...

高温催热“室内经济” 滑雪、博物馆成避暑新选择

高温催热“室内经济” 滑雪、博物馆成避暑新选择

近日,随着多地持续高温,网友调侃“万物都可以搬进有天花板的地方”,“室内经济”也愈发火热。 旅行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国室内滑雪与冰雪乐园预订量同比翻番,南方室内滑雪场预订量超北方,广州热雪奇迹门...

新华时评|博物馆正以可亲可近替代“高冷范儿”

新华时评|博物馆正以可亲可近替代“高冷范儿”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题:博物馆正以可亲可近替代“高冷范儿” 新华社记者王亚宏 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近年来,博物馆正在积极适应变化,用可亲可近的吸引力替代...

人民日报|江苏推出“家门口看大展”

人民日报|江苏推出“家门口看大展”

本报记者 姚雪青 《人民日报》2025年5月19日12版 版面截图 原题:江苏推出“家门口看大展” “小粉炉”领跑 国宝来“敲门” 周末,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居民胡芳约朋友到苏州湾博物馆参观。这里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