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82比1”,下一代电池技术,韩国完全落后于中国!
8月19日,韩国媒体《韩国经济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82家,韩国1家。这是准备量产钠电池的企业数量。钠电池与全固态电池并列,被视为新一代电池技术。中国企业为实现钠电池商业化投入巨资,而韩国企业却因发展滞后而受到批评。
近日,在韩国首尔汝矣岛举行的“高性能钠电池开发现状研讨会”上,Energy 11公司代表河永均表示:“到2035年,钠电池将大幅取代磷酸铁锂(LFP)电池,在储能系统(ESS)市场,最高可占据50%的市场份额。由于地球上钠的使用量是锂的1000倍,因此理论上钠电池最多可便宜25%,而且能量密度也很高。” Energy 11公司是目前负责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主导的“钠电池”项目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进入量产阶段的韩国本土公司。而韩国三大电池公司中,由于LFP电池的开发等原因,钠电池的量产计划正在推迟。
河永均表示,“宁德时代4月发布了钠电池型号‘Naxtra’,并表示将于年内实现量产,其能量密度为175Wh/kg,与LFP相当,我相信中国开发出200Wh/kg级别的钠电池也指日可待。”他还表示,“钠电池乃至韩国电池产业的命运,将取决于技术开发的成败。”
EcoPro BM公司未来技术总监李东旭表示:“目前,韩国电池行业正在开发的干式工艺和双极技术等新技术,与LFP电池相比,在技术上更适合钠电池,在干式工艺和双极技术实现商业化的2028年左右,钠电池也很有可能迅速实现商业化。在此之前,需要的是业界的高度关注和政府的支持。”
他还表示:“目前,中国钠电池研究人员的数量至少是韩国的2-3倍,研发费用的差距也很大,受韩国每周52小时工作制等限制,很难确保充足的研究时间,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缩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