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为何难进央国企?90%的人都栽在这3个坑里
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央国企因其稳定的工作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了众多求职者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研究生群体。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即便拥有研究生学历,许多人依然难以叩开央国企的大门。据相关数据和大量实际案例显示,90%的人都败在了以下这3个关键的“坑”里。
第一坑:丢了应届生身份
应届生身份在央国企招聘中堪称“黄金入场券”。相关数据表明,央国企约80%的岗位只面向应届生进行招聘。这一政策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应届生如同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模式。而且,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对应届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一旦错过应届生身份,求职者就只能通过社招的途径进入央国企。社招的难度相较于校招而言,直接翻了几倍。社招通常要求求职者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成熟的专业技能,竞争更为激烈。因为社招的岗位往往是企业为了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而设置的,对候选人的匹配度要求极高。
例如,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先进入了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工作两年后想跳槽进入央国企,此时他会发现,可供选择的岗位寥寥无几,而且每个岗位都有众多经验丰富的竞争者。而且,社招的招聘流程也更为复杂,除了笔试、面试,还可能涉及背景调查、工作业绩评估等多个环节。
第二坑:错过黄金期
很多研究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等到毕业证到手才是找工作的合适时机。然而,这种想法往往会让他们错过央国企招聘的黄金时期。实际上,央国企的招聘工作通常会提前进行。以校招为例,很多企业会在研究生研三开学前的暑假就开始筹备招聘事宜,研三一开学就会陆续开展实习和校招活动。
研究生应该提前1年进行职业规划,研三一开学就积极投入到实习和校招准备中。提前规划可以让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央国企的招聘要求和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例如,通过实习可以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同时也能建立起自己的人脉资源。在准备校招的过程中,研究生可以提前准备好简历、参加各种面试培训,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如果等到毕业证到手才开始找工作,此时央国企的大部分岗位已经招满,即使还有少量剩余岗位,也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第三坑:报考渠道不对
很多研究生在报考央国企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认为央国企会像一些小型企业一样来学校摆摊,等待学生投递简历。但实际上,央国企的招聘信息主要通过官网或指定平台发布。
目前,有一些权威的招聘平台专门为央国企和求职者搭建了桥梁,如国聘行动、国字头招聘、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央国企的招聘信息,而且信息更新及时、准确。
研究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到最新的招聘动态、岗位要求和报名流程。如果不了解这些正规的报考渠道,就很容易错过央国企的招聘机会。例如,有些研究生只关注学校的就业信息栏,而忽略了这些官方平台,结果错过了很多心仪企业的招聘。
综上所述,想顺利进入央国企,研究生需要牢牢把握住应届生身份、提早进行准备并盯准正确的报考平台。就像我朋友的孩子,他是26届的研究生,在研二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央国企的招聘信息,提前规划自己的求职方向。
研三开学后,他积极参加实习,并通过国聘行动平台报名了一家央企的校招。由于准备充分,还没等到秋招,上个月就成功通过了该央企的面试。他的年薪在18 - 20W,另外前两年还有每月1K的生活费补贴和每月2K的租房补贴。这样的收入待遇在同龄人中是相当不错的,也充分说明了只要避开上述三个“坑”,研究生进入央国企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