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最新高清pdf版-可下载打印)
为方便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预习、复习,我们已整理好 2025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新教材电子课本(高清图片版),助力高效掌握知识。以下从上下册分别梳理核心知识点,覆盖代数、几何、统计等领域,帮你系统把握学习重点:
以下是部分内容截图,完整信息请查看 PDF 文件
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先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0,或整数、分数),理解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作用,能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掌握相反数(如 3 与 - 3,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和绝对值(表示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如 |-4|=4)的概念及性质;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尤其注意负数运算的符号规则,掌握乘方的意义(如23表示 3 个 2 相乘),能按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的顺序完成混合运算。代数式:认识代数式(如2x+3、a2)的含义,明确字母的取值范围需符合实际意义(如表示人数的字母不能为负数);区分单项式(如−5y,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和多项式(如x2−2x+1,几个单项式的和),能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如−5y的系数是 - 5)与次数(如x3y的次数是 4),多项式的项数(如x2−2x+1是三项式)与次数(如x2−2x+1是二次多项式);理解同类项 “字母相同且相同字母指数也相同” 的特点,会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如3x+2x=5x)进行整式加减,还能根据实际场景(如计算商品总价)列出代数式。一次方程(组):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如等式两边同时加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按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如2x−5=3);能从行程(如相遇问题)、工程(如工作效率问题)等实际问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如{x+y=52x−y=1)的定义,掌握代入消元法(用一个方程表示一个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和加减消元法(通过加减消去一个未知数),能解决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图形的认识: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可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延伸)、直线(无端点、无限延伸)的区别与性质,会用圆规比较线段长短,进行线段的和差运算(如已知 AB=3cm,BC=2cm,求 AC 的长度);掌握角的定义(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和度量单位(度、分、秒),能进行角的换算(如 1.5°=90′)和简单角度计算(如已知∠A=30°,∠B=60°,求∠A+∠B);理解角平分线 “将角分成两个相等角” 的性质,能利用角平分线计算角度(如 OC 平分∠AOB,∠AOB=80°,则∠AOC=40°)。
七年级下册
整式的乘法:牢记幂的运算规则,同底数幂相乘(如a4⋅a3=a7,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如(a2)3=a6,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如(2ab)3=8a3b3,积的每一项分别乘方);掌握整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乘单项式(如3x⋅2y=6xy,系数相乘、同底数幂相乘)、单项式乘多项式(如2x(x+4)=2x2+8x,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每一项)、多项式乘多项式(如(x+3)(x−2)=x2+x−6,用一个多项式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每一项);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如(a+b)(a−b)=a2−b2)和完全平方公式(如(a±b)2=a2±2ab+b2)简化计算,还能结合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面积)理解公式的意义。实数:理解平方根(如 4 的平方根是 ±2,满足x2=a的 x)、算术平方根(如 4 的算术平方根是 2,非负的平方根)、立方根(如 8 的立方根是 2,满足x3=a的 x)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注意负数没有平方根,但有立方根);明确无理数(如2、π,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实数的分类(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任意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反之亦然);会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运算规则与有理数类似(如2+2=2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不等式两边同时乘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按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的步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如3x−1>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解集(所有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空心圆圈表示不包含,实心圆点表示包含);能从实际问题(如方案选择、利润最大化)中找出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确定符合实际的答案。相交线与平行线:认识对顶角(如∠1 与∠3,顶点相同、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和邻补角(如∠1 与∠2,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掌握对顶角相等、邻补角和为 180° 的性质;了解垂线的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和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垂线段的长度”;能在 “三线八角” 中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如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直线平行,用性质定理(如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计算角度;掌握平移的概念(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形状、大小不变)和性质,能根据平移作图(如将三角形向右平移 3 个单位),进行相关计算(如平移后对应线段的长度)。轴对称与旋转:识别轴对称图形(如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两边完全重合),会画图形的对称轴;利用轴对称性质(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进行计算(如已知对称点坐标,求对称轴)和作图(如画出线段 A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线段 A'B');掌握旋转的概念(图形绕某点按一定角度转动)和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角等于旋转角),能找出旋转中心、旋转角(如三角形旋转后,对应顶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交点是旋转中心),进行旋转作图和计算;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绕某点旋转 180° 后与原图重合),会画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如画出三角形 ABC 关于点 O 的中心对称图形 A'B'C')。数据的分析: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将数据排序后,中间的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和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集中趋势(如数据有极端值时,用中位数更合适);理解方差的概念(衡量数据波动大小,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会用公式计算方差;掌握条形统计图(直观展示数据数量)、折线统计图(反映数据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的画法与特点,能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如某部分的数量、比例),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如根据销量统计图调整进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