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社区联合同济附小开展专题培训讲座
教育,宛如点燃希望的熠熠火种,而教师,正是守护这火种的使者。教师的幸福感,不仅与自身成长紧密相连,更深深牵动着学生的未来,影响着家校社共育的温度与深度。为进一步提升辖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在新学期启航之际,同济社区特邀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关工委“五老”报告团首批聘任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晓边,走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附小,开展“教师幸福力与家校社共育”专题培训讲座,为100余名一线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价值的 “精神盛宴”。
活动开场别出心裁,郑教授以一场趣味十足的 “手指热身操” 点燃现场氛围。伴随着轻快的口令,老师们纷纷抬起双手,指尖在起落间灵活舞动,不仅舒缓了久坐的疲惫、活动了筋骨,更在轻松的互动中拉近了彼此距离,让原本严肃的培训现场瞬间充满活力。
讲座中,郑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人”的整体身心结构切入,系统阐释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他指出,一名真正幸福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教学实绩、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更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与社会的认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随后,围绕“如何成为有幸福力的教师”这一核心议题,郑教授结合自身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亲身体悟,以及对教师多元角色的深刻洞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他着重强调,教师需通过提升生命效能、平衡职业生态,主动克服职业倦怠,让幸福力成为支撑职业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与续航源泉。
针对教师群体普遍关切的“未来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如何持续培育自身幸福力”等实际问题,郑教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极具实操性的“五心十法”—— 以“信心、细心、宽心、耐心、知心”为核心,搭配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助力教师们成长为更具专业能力、满怀教育爱心、彰显人格魅力的幸福教育者,以积极心态从容应对日常教学中的各类挑战。
此次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形式生动鲜活,不仅为辖区教师提供了专业的理论指导与实用的实践方案,更带来了一场温暖的心灵抚慰与能量补给,充分彰显了社区对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深化了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理念共识。未来,同济社区将持续聚焦教师需求,搭建更多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为辖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同济社区
2025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