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别搞成“清仓式”改革

美羊羊5天前精彩生活7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详见:

速递!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这一顶层设计不仅彰显了国家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心,更标志着高教领

域将迎来一场关乎学科布局、专业生态的深度变革。然而,在改革热潮之下,一种值得警惕的倾向正逐渐浮现:部分地方与高校将学科专业简单视作 “库存”,以集中撤并、粗暴压缩的 “清仓式” 操作追求短期层面的结构 “整齐”,却严重忽视了高等教育生态固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此,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抛出了直击要害的追问:为何高校自身难以主动完成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的兴废又为何总要依赖行政力量的 “再安排”?

文 |

张端鸿(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这标志着我国高教体系即将进行系统性重塑,展现出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心。然而,面对这一顶层设计,我们也应反思:为何高校自身难以主动完成结构优化,又为何学科专业的兴废总要依赖行政的“再安排”?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但也需要警惕“清仓式”改革。部分地方和高校将学科专业视作库存,集中撤并、粗暴压缩,追求短期整齐,却忽视了高等教育生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种改革方式看似雷厉风行,实则可能在表面提高“效率”的背后,导致基础学科萎缩、文化断层和知识生态退化。

近年来,从“双一流”标准“自主确定”到学位授权点评估常态化,政策不断强调高校的能动性。但由于多数高校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育组织,学科结构无法依靠内部机制进行优化与调整。

专业设置往往取决于项目导向和审批逻辑,资源配置受限于财政结构,结构调整无法随社会演化自发完成。

这也正是宏观政策需频频出手的根本原因。

在一个健康的高教生态中,学科和专业的设立与撤销应主要由学习者需求、社会反馈与学科自我更新所驱动。当某专业连续低迷,或某新兴领域快速兴起,学校应具备自我调整能力。但现实中,专业设点仍倚赖审批计划,退出机制乏力,使学科结构调整变为行政事项,而非教育组织的主动调适。学科的“存与废”成为政策引导事项而非内生判断结果。这不仅弱化了高校的教育自理能力,也让专业结构与现实需求之间始终存在错位。

很多人寄望于市场机制来调节学科专业结构,但必须看到,

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从高考志愿填报到就业选择,从就业预期到城乡区域发展差异,学生常常在有限认知与路径依赖的平衡中作出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学生用脚投票”并不足以反映社会的真实需求,反而可能放大结构误导,自由选择也可能走向结构误导,令部分应保留的学科被误判为“无效资产”。

我们理解改革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对接新质生产力”背后的政策逻辑,但也必须警惕将“国家需要”过度简化为“热门学科排行榜”。

高校若盲目追逐政策风口,可能引发新一轮学科趋同与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诸如哲学、古文字学、基础物理、人类学等学科虽然“冷门”,却有真正的公共价值、学术深度和文明意义,甚至关乎文明传承与国家基础,这些学科亟须在结构优化中获得制度性保障。

结构优化不能在政治风口与市场热度之间反复摇摆,而应建立在教育系统的长期主义与多样性容纳能力之上。

当前,改革体系日益依赖技术治理与数字化手段,如周期性合格评估、水平评估、成果抽检、实践成果认定等。其出发点在于提升透明度与规范性,但也存在一个悖论——当所有高校都以“通过评估”或“获得更高评级”为目标组织教学、配置资源时,改革的实质将变成“迎合指标”而非结构自觉。我们担忧,指标体系的精密化若未同步释放制度弹性与信任空间,改革将滑向“行政计划的精细升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组织自主。

改革的力量最终还应转向高校自身。

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别搞成“清仓式”改革

当前,不少高校仍缺乏动态调整意识,专业结构靠项目叠加,撤点靠政策推动,缺乏面向未来的自我革新能力。要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必须推动高校建立基于市场信号、就业反馈与教学绩效的常态机制,使教学、科研、招生、社会服务形成内在循环,让结构优化真正动起来、活起来。

早在10多年前,学科与专业的动态调整政策其实就已经建立起框架,部分高校也已形成成熟机制,将专业优化纳入发展规划与质量体系。但也有相当多的高校选择回避矛盾,宁可暂停招生也不触碰结构问题。这种“冻结而非重组”的应对策略虽可保持短期稳态,却延缓改革进程,甚至加剧高校间的发展分化。

因此,改革推进应区别对待——机制健全者应鼓励其保持节奏,避免“清仓式”重启;尚未建立有效机制的高校,应重点构建监测、预警、评估、决策、调整的完整链条。改革不在于统一动作,而在于分类推进、成熟节奏、制度建设。

我们支持改革让高校更具市场洞察与调适能力,但也希望改革能体现对教育系统差异性的深刻理解。高校学科结构不是静态平面,而是一个复杂生态。有的学科市场导向强,应适度竞争;有的学科公共性强,应制度保护。结构优化应是一次有战略耐心的演化,而非粗暴整编的动员。

一场真正成功的改革最终不在于撤并了多少点,而在于是否唤醒了高校内生性的结构治理能力。

相关文章

特级教师回母校做讲座,江苏大学多举措助力年轻教师成长

特级教师回母校做讲座,江苏大学多举措助力年轻教师成长

扬子晚报网6月28日(通讯员 张明平 冯潇祎 记者 姜天圣)日前,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夏春来应邀回母校江苏大学,为该学校外国语学院近200名青年教师和师范生做了一场题为“新手教师如何做科研”的讲...

曲线升学新赛道?非洲户口成通关秘籍,免试进华五清北!网友:不值得

曲线升学新赛道?非洲户口成通关秘籍,免试进华五清北!网友:不值得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平竞争,也是无数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事实上这个赛道一样有人会合理利用规则,比如最近爆火的4+4,很多自认为精英的人们都没想到有这样的操作。 但...

广东成人高考申请成人学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广东成人高考申请成人学位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成考生在本科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毕业证书 同时还可以申请学位证书 那么申请学位证书有什么要求呢? 什么是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是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 它表示学位获得者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

中学教师的酒店入住记录,被亲戚买到!高三女生遭牵连

中学教师的酒店入住记录,被亲戚买到!高三女生遭牵连

近期,人民法院案例库新增一则入库参考案例,为“人肉开盒”案件裁判提供参考和指引。8月14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中获悉,该案中,被告人与身为教师的被害人发生矛盾后,购买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并编撰对方与高三女...

教育就是,父母不要跟孩子说太多话

教育就是,父母不要跟孩子说太多话

原创:南歌子 来源:教育本色 “父母不要跟孩子说太多的话。” 这是心理学专家黄仕明先生的观点,他的想法出乎意料,却又让人感觉合乎情理。 您有没有发现,很多父母越爱孩子,就越喜欢说话? 作业还没...

这个班太牛了!全班30人,9人被保研,18人考研上岸

这个班太牛了!全班30人,9人被保研,18人考研上岸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5班“牛”得出圈。全班30人中,9人保研、18人考研成功,升学率达90%,27人被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录取。 据介绍,温州医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