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新榜单来袭:英国最佳大学排名发布!
话说,英国这边其实有很多关于大学的榜单,涉及到很多视角。有站在雇主这边为主要考量的qs排名;有传统且权威的泰晤士排名;还有以学生体验为侧重,强调教学质量和满意度的卫报排名;还有独立发布,综合度比较高的CUG排名,这个榜单还可以看到各个专业的排名情况。
除了这些排名,还有评估学校权重的REF排名,5-7年出一次,涉及学校每年的经费,这种本土性质的榜单local看的就更多;以及还有个TEF榜单,教学卓越框架榜单,政府对大学教育质量进行评级的一个榜单,会有金银铜等指标的。注重教学成果的学生可以去参考这个数据。
当然,今天我们要聊的是2025年开始逐步形成自己体系的一个新榜单:每日邮报大学指南。这个榜单最近几天给出了最新信息,榜单尤其注重就业质量,学生体验,教学体验等数据,主打一个实用和性价比为主的一个榜单。
我们具体看下这个榜单:
No.1 2026年《每日邮报》英国最佳大学Top10
1.帝国理工学院
2.牛津大学
3.剑桥大学
4.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5.伦敦大学学院(UCL)
6.思克莱德大学
6.华威大学
8.布里斯托大学
9.巴斯大学
10.圣安德鲁斯大学
就这个Daily Mail的榜单吧,是基于12个指标去排序的,尤其强调学生的教学体验以及个人发展方面,会侧重在毕业生就业、高技能岗位比例或薪资、教学质量、学生支持和学生满意度,师生比例,研究水平,学业成绩等等。和qs或the这种更看重国际化或学术声誉的指标不同,这个榜单更倾向于就业回报层面,更加考量无论是本土学生还是英国留子们的实际体验和收益方面。
所以,从这个榜单的前10,你会发现,这这些学校的体验度各方面都是拉满的,那些被qs清扫干净的学校就都回来了。比如思克莱德这个学校,作为在格拉斯哥市中心的一个强力商学院,其实本土就业和口碑一直都很好。尤其比隔壁的格拉都要好。只不过因为qs的原因一直不被待见罢了。
还有就是bath和圣安这种,这种小而精,注重精英教学体验的学校,也是必定入榜的,在读学生满意度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超过95%。学校有很多三明治课程投喂。比如本科,你多读一年可以自带实习方向,给你搭配好合适的就业企业。别的不说,你就业低保就领好了。
所以,这个榜单适合我们国内学生去寻找一些在本土就读体验好的,就业机会多的,对国际学生比较care的那些学校。基本靠前的15个学校里面,都是绝佳的,比如拉夫堡也很不错。
No.2 这个榜单的缺陷!
当然,所有榜单都有自己的缺陷,这个榜单也一样。这个榜单对大多学生来说,首先就是沉淀比较少,前面说过,2023年这个榜单才成型。最近两年才关注度稍微多点。所以榜单的辐射范围比较小。
你如果按这个榜单去选校,可能选中的学校,社会对他的认可度不高。比如前面说的思克莱德,学校肯定是好学校,但如果你是中国学生,回国的话,你差不多等于野鸡学校回来的一样,没什么人知道。qs300内查无可查。十分不利于你回国后用学历装x。
其次就是,这个榜单的数据极度依赖政府和行业的就业统计,以及学生满意度的调查。所以,这个榜单波动也比较大,而且特别容易受到就业市场的影响和波动。当然,好处就是,可以及时反馈,在读学生对这个学校的真实反馈。毕竟和qs这种可以买榜的学校不一样,这种榜单没学校愿意去打榜,反而很多数据都保真。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这个榜单虽然对就业这个方向有比较不错的反馈。但反馈的也主要是本科的数据,反馈的主要也是本土学生和eu这边学生的数据,和我们国际学生关联没那么大。如果你没身份,你靠这个时机就业也比较困难,毕竟你后面还要解决身份问题。
No.2 这个榜单的优势!
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这个榜单是可以当猎奇角度来看的,你可以通过多一个视角,来审视一些英国这边有潜力的学校和新起来的专业是可以的。
就英国这边本土的就业和国内这边还是不一样的,英国这边就业更看重你本身专业以及成绩,和相关能力。反而不那么看学校。很多个性一点的,不是传统意义学霸的那种学生,反而游刃有余,在这方面如鱼得水,混的特别好。
比如,英国这边有个Abertay大学,这名字国内很多中介都不清楚,但人家有王牌专业,电子游戏专业,也是英国游戏设计的摇篮,全英最早开电子游戏专业的学校。学校的优势就是和索尼等大型游戏公司合作的,毕业后往这个方向就业的学生,年薪普遍能到4.6w英镑左右,比一般的去四大的学生待遇还要好点。
像这种类型的学校有很多,比如赫特福德的数字媒体和动画这种,Falmouth的游戏艺术这种。Royal Holloway的音乐与计算机这种。都是专业很独特,反而因为稀少,就业行情好的一些方向。
就业这个东西,我们国内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就像统一被qs这种榜单洗刷意志一样。大家都去申靠前学校,反而丢掉了一些个性。这种个性其实反而帮助很多普通学生找到自己可以发光发热的点。
总了个结:今天聊这个榜单,不是说人家有多权威,关注度有多高。看这个说实话没意思,就像你无脑看qs也没意思,只单纯的去参考一个东西,你的信息面会变窄,你的视野,你的思维也会被局限。而留学生要做的就是思路打开,视野打开,更多角度的去跳跃。你核心想解决什么问题,就核心去借助这些视角或数据。
当然,我知道这种语重心长没什么作用,在这个就业环境不好的时代。大家的动作是不太会变形的,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家长,都会把目光锁死在就业红利上,回国认可度以及学校牌子上。至于其他的,都是虚的。很多家长知道他们这么做是错的,但都愿意为了这个错下去。的确没毛病,但对于一些无所谓就业,或本身拿不到名校红利的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你们逆袭崛起的一些机会。英国的确有很多特殊学校,比如专门搞房地产的学校,你在伦敦专门学这个然后从事这个,一年6w-15w英镑很轻松的。我有好几个学生都是这个毕业的,这个小众的学校之前也在文章推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