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话绘 | 巨无霸学校该“消消肿”了
近日,山东菏泽某中学初一设94个班的话题上了热搜,据网友反映,这样的“巨无霸学校”并非孤例,很多地方都存在。
“巨无霸学校”看似强壮,实则不然:一个年级近百个班级,很难实现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关怀,教育过程难免走向“流水线”模式,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而且,这种办学模式带来多重隐患。首先,师资力量被过度稀释,教育质量面临系统性风险。其次,安全隐患突出。紧急疏散时的踩踏风险、食堂供餐压力、传染病防控等问题都需要高度重视。再者,学生个体体验大打折扣,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容易被淹没,获得关注和展示的机会大幅减少。
此外,超大规模学校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招生半径扩大,导致部分学生通勤距离增加,加重家庭负担;每到上下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这种“虹吸效应”还加剧了教育生态失衡,使得薄弱学校更加难以发展。
“巨无霸学校”现象的背后,是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快速集中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到位的矛盾。
破解“巨无霸”困局,不能只靠学校“硬扛”。地方政府需将教育规划前置,同步跟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学校建设;更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通过集团化办学、教师轮岗等方式,减少“择校热”,从源头缓解学校“超载”;政策层面也需严守班额标准,让“45人班额”不只是纸上规定,而是落地的教育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