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发14篇SCI”风波 学术公平需经得起追问

美羊羊2周前精彩生活4

来自重庆大学的本科生刘某乔,发表了十余篇SCI论文以及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日,这位“天才本科生”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议。5月8日晚,针对网传“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事件,重庆大学发布情况说明,称已关注到网络上有关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的讨论。学校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核实。若发现有不当行为,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发明专利最早申请于2016年,彼时,刘某乔还在读初中。更奇怪的是,刘某乔均不是第一作者,大多排在第三、第四作者,其中11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中出现了刘某华教授的名字。目前,已有多位重庆大学学生向媒体透露,刘某华教授与刘某乔系父女关系,学生们怀疑刘某乔取得的成绩与其父有关联。

一名大四学生发表十余篇高水平论文、手握多项发明专利,但时间线、署名逻辑与亲属关系交织出重重疑云。刘某乔一个本科生,咋就能在非第一作者的位置上发这么多论文呢?她初中那会儿咋就申请专利了呢?刘某华教授与她是否系父女关系?如果是父女关系到底和这些科研成果有多少关联呢?刘某乔究竟是年少聪慧,还是有别的猫腻?这些疑点背后,关乎的不仅是个人成就的真伪,更是学术公平与诚信的底线。

刘某华等教授与刘某乔的亲属关系若属实,则需追问学术资源是否被“家族化”了,有没有代笔或者利益输送等情况。若任由亲属关系和学术权力搅和在一起,让论文和专利变成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那受损的不仅是个人声誉,整个学术圈的尊严都得受牵连。当论文和专利成为升学、保研、评奖的“硬通货”,部分人便会瞄准规则漏洞。导师为亲属或学生挂名“镀金”,高校将低龄化科研成果视为招生“噱头”,这些操作看似双赢,实则透支学术信誉。

“本科生发14篇SCI”风波 学术公平需经得起追问

类似这样的事儿,这几年没少冒头,如青少年科创大赛里的“神童项目”,还有高校教师子女的“火箭式履历”等。如果科研领域都成了一些人的“家族产业”,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往上走的路就更窄了。那些真心搞科研的人心里也会凉透,更别提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了。中国科协近年改革青少年科创大赛,取消低龄段参赛资格、废除作品评价机制,转向能力考察,这一思路值得高校借鉴。

好在重庆大学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调查,这是好的开始。无论是还当事人清白,还是揭开违规操作的盖子,都需要一份禁得起时间检验的答案。而公众期待的不只是个案调查,希望重庆大学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既要查清当事人是否存在学术不端,更要建立防范利益输送的长效机制,以维护学术界的公正和诚信。

相关文章

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重庆大学通报

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重庆大学通报

封面新闻记者 综合@重庆大学等 5月8日晚,针对网传 “本科生已发14篇SCI论文”事件,重庆大学发布情况说明:关注到网络上有关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的讨论。学校高度重视, 已成立专项...

重庆大学通报“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系副院长之女,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重庆大学通报“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系副院长之女,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重庆大学5月10日再次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络上对我校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发表论文等情况提出质疑。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刘某乔系我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

好一个“学术神童”,初中有专利,论文14篇,篇篇有“爷”名

好一个“学术神童”,初中有专利,论文14篇,篇篇有“爷”名

好一个“学术神童”,初中有专利,论文14篇,篇篇有“爷”名 一个初中生如何能参与到发明专利和SCI论文的创作中?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 你能想象吗?一个年仅13岁、还在上初中的学生,居然能够参与发明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