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吐槽导师侵占儿子研究成果,但看到他的叙述恐怕没几个人认同
当听闻武大教授抄袭学生论文这一事件时,内心的愤懑不禁油然而生,进而让我忍不住想要好好吐槽一番我儿子的硕士导师。
我儿子一直以来都勤奋好学,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在考研的道路上一战告捷,顺利地考入了一所颇具实力的 211 院校,开始攻读硕士学位。他所跟随的导师是一位代理女教师,估摸年龄在 40 岁上下。这位导师的行为,虽说尚未达到抄袭这般严重的程度,但着实令人难以满意。
就拿她让我儿子负责的第一个项目来说,那几乎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期间我儿子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眼看着即将完稿,满心期待着成果的出炉,却被她毫无预兆地叫停。这一叫停,不仅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更让我儿子的积极性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再谈到第二个项目,我儿子在实验过程中兢兢业业,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积累下了海量宝贵的数据。然而,就在我儿子满心欢喜地准备整理成果发表论文时,这位导师却毫无道理地要求将实验结果转交给师姐去发表论文。给出的理由竟是师姐即将毕业,急需论文来申请博士学位。这种不公平的安排,怎能不让人感到愤懑与无奈?
好在第三个项目还算顺利,导师甚至还拉上了她那与该专业毫无关联的丈夫,一起在一区发表了相关成果,且影响因子颇高。我儿子受到鼓舞,乘胜追击,继续埋首于实验之中,精心撰写了第二篇论文。在我们看来,这第二篇论文的质量明显优于第一篇。当时,我儿子本打算凭借这些科研成果,申请一所更为优秀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可未曾想,那位导师却将论文压着,既不提及发表之事,也未给予任何有价值的指导。更为过分的是,她自顾自地跑到英国游学去了。就这样,一直到我儿子硕士毕业,那篇论文就如同沉入大海的石头,杳无音信。我甚至都禁不住怀疑,她是不是私自留着这篇论文另作他用了。
三年的学硕生涯,按照正常情况,我儿子本应有机会取得 4 个成果论文。然而,最终却仅仅收获了一篇。学生们在学术之路上本就充满艰辛,每一点成果的取得都来之不易。导师本应是他们前行道路上的助力者,给予他们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学术梦想,而不是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绊脚石。
就这件事而言,所阐述的内容着实有点偏离事实的真相。确切来讲,是老师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悉心指导,精心给出了完备且具有前瞻性的试验方案。而您的儿子则不打折扣地完全贯彻执行,其在工作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细致入微。正因如此,试验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效果,所获结果丰富多样、极具价值。
正常情况下,一个硕士要同时承担三个项目,并且个个都精彩纷呈,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要达成这样的成果,是需要成熟且新颖的 idea 作为支撑的。而一个好的 idea 绝非凭空产生,它是建立在对大量文献进行广泛且深入阅读的基础之上。通常而言,少则需要研读六七十篇相关文献,多则甚至要阅读上百篇,才有可能萌生出一个极具价值的 idea。要知道,仅仅一个这样的 idea 就足以培养出一个博士。您真的应该感到无比庆幸,您的儿子有幸遇到了如此出类拔萃的导师。至少这位导师教会了他如何开展科研工作,让他在学术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导师可能存在的自私心理。但相比导师所传授的知识、方法和经验,您儿子所付出的努力远远小于他所得到的收获。
部分导师的行为确实有些不能让人接受。这样的导师,他们的不当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正当权益,使得学生在学术道路上遭遇不必要的阻碍和挫折,而且极大地破坏了学术领域原本应有的良好风气,导致学术研究的氛围变得乌烟瘴气。
学术应当如同一片纯净无瑕的净土,容不得任何的玷污与亵渎。学术研究需要的是纯粹、真实和严谨,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可能使其失去应有的光辉和价值。
真心希望这样的导师能够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以诚恳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术的长远发展贡献积极且富有建设性的力量,让学术的天空重新恢复湛蓝与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