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林冠男:博物馆是文化生产者

美羊羊3个月前教育资讯28

2025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强调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需重新确定自身角色,从过去的守护者转变为未来的建构者。广东作为文化大省,其各重点博物馆、美术馆在这一主题下有着丰富的实践与思考。南方都市报为此推出“5・18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馆长同题问答”,探讨广东各博物馆、美术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在应对社会变化、推动自身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

答题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副院长林冠男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__文物考古专家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林冠男接受南都记者采访。

记者:您如何理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一主题?您认为博物馆在快速变化社会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与过去相比,这些角色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林冠男:博物馆应该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外部世界的快速发展变化,博物馆更应该以淡定但积极的态度应对这种变化。淡定是指博物馆人要坚守住的东西——保持文物保护事业的底线,要守正,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文物的守护,文化的传承。不为外部纷扰和快速变幻的世界所扰乱了自己的行业阵脚。积极的态度是要对快速变化持有敏锐的嗅觉,主动的接受和积极的应对,而不是消极抵抗,躺平静观。博物馆人在认清自身场馆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利用新技术,谋求创新式发展。

因此,曾经有人把博物馆比作“历史的容器”或者“过去的墓碑”,虽然我从来不这样认为,因为无论中西,博物馆产生之始就是具有知识启蒙的作用,并不只是简单的“文物、古物的保管”功能。在未来,博物馆将从文化的传播者转化为文化的生产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文化引擎。

记者: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贵馆在展览策划、教育活动、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和变革?

林冠男:策展方面,改变单一的博物馆单方面给予,输出,而是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激发观众主动思考和合理推测,而获得观展认识。比如我们的传统品牌展览——《寻迹羊城》,对于一些新发掘出土的文物和遗迹现象,我们更多的是客观呈现,鼓励观众根据展览提供的诸多线索给出自己的猜测和结论。这种尝试,我们会持续进行下去。

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__文物考古专家

《寻迹羊城》

在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充分发挥“考古+博物馆”资源优势,继续深入打造广州考古特色教育品牌。策划实施“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活动,广州考古工地研学,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多学科考古研学(包括植物考古研学、人骨实验室考古研学、动物考古研学、冶金考古研学等),广州文物径研学,我们的节日等公众考古教育项目。

我们将探索研学市场化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考古研学公共服务,尝试解决博物馆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难题,在广州市博物馆新的“大文创”政策支持和要求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保证考古研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面向更广泛群体开展定制化服务,不断推动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转化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历史教育、人文美育、跨学科融合教育等方面的资源。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对博物馆的期望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贵馆在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未来还有哪些新的发展计划?

林冠男:在博物馆多元化服务方面,我们一直积极发挥考古院(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在地作用,服务社区。身处小谷围岛大学城片区,我们与长洲岛兄弟单位联合了岛内近十家文博场馆成立了双岛博物馆联盟,为入岛游客提供岛上文化资源分布介绍,场馆内容特色介绍等;对大学城片区的十所高等级教育机构和中学,定期开展送课送展送讲座等活动;对番禺区特殊人群开展特殊教育服务,为在地志愿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和学习培训等,这些有效缓解了广州市文化场馆在中心城区分布过于集中的问题。

未来,我们将积极探索将展厅内的静态陈列转变为一系列的动态服务,将有限的博物馆展厅推向无限的城市社区,让考古为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成果,通过各种智能媒介更广泛地被获知和利用。

相关文章

皖中评│省级博物院“下乡”开分院,意味着啥?

皖中评│省级博物院“下乡”开分院,意味着啥?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飞扬(资深时评员) 近日,安徽博物院与蒙城县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安徽博物院蒙城分院揭牌仪式在蒙城县博物馆举行。 近距离观察,安徽博物院蒙城分院,依托蒙城博物馆设立,是安徽博物院在皖...

300名孤儿工匠打造,漂泊110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模型将首次回国展出

300名孤儿工匠打造,漂泊110年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模型将首次回国展出

110年前,来自土山湾的“中国宝塔”模型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摘得“甲等大奖章”。 110年后的6月14日,即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将迎来一位贵宾:“中国宝塔”...

琉光璃彩耀千年

琉光璃彩耀千年

赵 冉 结合传统琉璃工艺与现代艺术创作的《邂逅鸢尾》,作者刘媛。 赵 冉供图 夏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明星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前更是人潮涌动。与之相呼应,该馆“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

从“软得像面条”到清晰可辨:考古人这样抢救简牍

从“软得像面条”到清晰可辨:考古人这样抢救简牍

“《九九术》竹简以楚文字书写乘法口诀,比里耶秦简《九九表》早一个多世纪”“《四王五霸》简文第一次将楚文王列入‘春秋五霸’”……暑假期间,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荆州古城内的荆州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

“青花”遇见“艾草”,郑州解锁考古“新玩法”

“青花”遇见“艾草”,郑州解锁考古“新玩法”

大象新闻记者 程冰冰 罗曼 街头偶遇“青花萌宝”,博物馆里制作青花香囊、听考古讲座,“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赛龙舟、射五毒……这个端午假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青花溯千年 瓷上端午诗”系列活动将悠久的青...

端午出游“大揭秘” 一组数据看人们都去哪了

端午出游“大揭秘” 一组数据看人们都去哪了

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二天,大家出外游玩都选择了哪些心仪的旅游胜地,我们通过热力图来观察。 端午出游“大揭秘” 一组数据看人们都去哪了(来源:视频综合) 北京:接待游客超266万人次 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