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现:长期被纠错的孩子,14岁前会经历三次“精神死亡”

美羊羊2个月前精彩生活23

#教育星火领航计划#

哈佛研究发现:长期被纠错的孩子,14岁前会经历三次“精神死亡”。这是哈佛的儿童行为科学家Richard Weissbourd教授带着团队研究发现的。第一次在三岁,第二次在六岁,第三次在10岁。

仔细回想了一下,你曾经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看我怎么说,这样做肯定不对。我昨天是不是提醒过你;你又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

心理学中有一个“过度校正效应”,当错误被过度关注时,反而会形成负向强化。北京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就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抑郁个案中,都存在“过度纠错型父母”的现象。

也就是说,总是在小事上过度纠正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活得特别累,甚至会在14岁前出现三次“精神死亡”。

第一次:3-6岁,破坏孩子的创造力

儿童成长教育来说,孩子3岁开始有了一定的认知,会用更多的感官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去打断孩子,可能埋葬孩子的创造力。脑科学研究发现,当父母不停地用一个个“标准”纠正孩子时,他们接收到的只有父母的不满和否定:你不好,你不行。被频繁纠错的孩子,大脑会进入懒惰状态,孩子只会越错越多,从而失去了灵性。

第二次:6-10岁,养出自卑的孩子

当我们频繁地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去过分地纠正孩子的缺点,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孩子“你这不对、那不对”,他们会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最终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特别差劲的孩子。

第三次:10-14岁,价值感缺失,造成孩子的精神内耗

孩子进入青春期,内心非常敏感脆弱,父母的纠错行为,在孩子眼里就是价值感被贬低,讽刺的话说得多了,孩子会觉得:

我做什么都不对,我没用。于是他会用两种态度回应父母:一种是叛逆,做出一切让父母讨厌的事情,内心想“反正他们也不喜欢我”。另一种是精神内耗,不断自我否定与怀疑,最后进入抑郁状态。

你看很多父母都在悄悄期待孩子失败,并以此来证明他没有自控力,需要在父母的管理下才能够做好。换句话说,父母想达到的效果就是乖乖听话,按照我的要求来做,目的就是向孩子证明你不行,只有听我的才对。

家长试图通过获得管理权,让孩子心甘情愿听自己安排一次,来给孩子培养所谓的良好学习习惯。可是,父母们贪高求优、追求完美而不顾孩子的心理,很少能够贴近孩子的内心,进而导致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毫无办法,产生深深的自卑和焦虑,由此变得格外失控。长期被这样管教的孩子,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浅尝辄止,害怕失败。越是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他越怕去做,因为他害怕面对父母对自己的失望,害怕别人的不认同。内在信任系统的崩溃会让孩子开始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管教。孩子总是说一下动一下,非要等到发火他才会行动,因为他们已经在害怕中选择放弃,丧失重要的内驱力。

所以想要让孩子拥有自律主动学习。首先就应该明白,自律难,自律就像走上坡,是一个完善和休整的过程,需要自我约束和克制,是人们克服顾有缺点和毛病中获得成长的过程,并不是你去催他、哄他、奖励他,因为这些都不持久。

我家最近在实行一位着大博士总结的方法,之所以决定实行这套方法,就是因为他不是成功学的鸡汤,而是适合普通家庭且可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

我就按照步骤带娃操作起来,两个月时间让娃发生很大变化,建议你先点赞保存起来反复看。

第一步就是认可孩子,你要用80%的精力去发现娃身上的优点,用20%的精力去表扬和鼓励他。孩子往往是先有的学习的兴趣,主动性才会跟着来。如果你每天给到他的都是负能量,就比如他一写作业,你就催他,写错一个字你就批评,这么做根本没价值,感觉也不好,自然就没动力去学了。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育本就应该因材施教,相对于老师,家长更容易去发现孩子的长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而不是一昧的硬要在孩子不擅长的领域去硬刚。不知道孩子天赋的,可以用耶鲁大学教授总结的天赋测试表去测,1分钟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根据孩子天赋找到适合孩子的最佳学习方法,事半功倍,轻松逆袭。需要的家长留测试表。

第二步,给孩子留出犯错空间。孩子也不是机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果一个孩子他刚一磨蹭,刚一发呆,你就吼他、催他、打击他、纠错他,你想下家长们,任何人在这种高压的成长环境里面都长不出责任感的。在面对学习时,他只会想着我怎么应付完这个事,怎么赶紧搞完这个事情,是没有任何质量的,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留出犯错空间,他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三步叫做培养学习上的成就感。很多孩子并不是讨厌学习,而是讨厌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成绩却上不去,他就会非常沮丧。这个就叫做努力后没有及时得到回报,所以就没有成就感。当孩子学习没有成就感的时候,你越是催他努力,他越是抵触。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要想办法培养他的信心,但是这个信心不是你简单的夸几句,你好棒啊,你好厉害啊,这种就能有的,你一定要用一种方法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持续的获得很多的100分。

富兰克林发现电的经历__精神和心理

相关文章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怎么办?听听专家老师怎么说

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怎么办?听听专家老师怎么说

邻居家的儿子浩浩,刚上初一就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现在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有次妈妈催他写作业,他直接把书包甩在地上,大喊:“你烦不烦!别管我!”妈妈气得直掉眼泪,可浩浩却摔门进了房间。这...

家长会结束,家长回家偷偷检查文具盒:孩子是不是学霸,一块橡皮能看出?

家长会结束,家长回家偷偷检查文具盒:孩子是不是学霸,一块橡皮能看出?

孩子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事,不仅事关学习习惯,甚至决定了孩子的成绩。 有家长发现,孩子的橡皮惨不忍睹,被铅笔戳出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有的挖成了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更夸张的,一整块橡皮...

物质奖励孩子不可取!激发好奇心和内生驱动力才是关键

物质奖励孩子不可取!激发好奇心和内生驱动力才是关键

10后孩子需要的生存技能,不是仅仅在学校里能教授的。过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断被迅速更新,当今的孩子们仅适应过去的方法和世界观,是无法在残酷的未来中生存的。跳出当前框架的创造力能量,适应新方法并创造新...

她用“三不”原则,将原本不开窍的儿子送进985大学

她用“三不”原则,将原本不开窍的儿子送进985大学

过年家族聚会,饭桌上,我听说以前老邻居韩姐的儿子小鑫考上了心仪的985大学,高兴之余十分惊讶。因为以前做邻居时,韩姐没少吐槽儿子,说他“笨”“不爱学习”“不服管教”等,母子关系一度闹得很僵。 孩子上高...

初中生太难带?你可能也不咋地

初中生太难带?你可能也不咋地

小时候听过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那时候我还天真,以为人只要三岁不哭,七岁能写字,长大就稳了。结果活到现在才发现,真正能把一个家庭搅成锅粥的,不是婚姻、不是房贷,而是——你家那位正在念初二...

商南县东岗幼儿园开展幼儿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提升培训

商南县东岗幼儿园开展幼儿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提升培训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曹世芳 郅芹 文/图)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构建高质量师德师风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4月28日,商南县东岗幼儿园开展以“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