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教育路上,家长不愿与老师并肩,还能相信谁?
家长与老师明明志同道合,却偏偏成为了各自最大的“敌人”。
家长对老师充满了偏见,遇到问题不沟通,总是第一时间质疑老师。
更有甚者到学校闹事,打骂老师。
近些年来,在新闻推送中屡屡看到这样的事。
老师罚站上课调皮捣蛋的学生,被家长怒骂;
老师制止在课堂上下五子棋的学生,被逼下跪道歉;
老师管教逃课学生,被投诉到教育局,不仅被扣除绩效工资,还被纳入当地黑名单……
家长越来越牛,老师越来越怂。
在教育学生时,老师胆战心惊,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
最后伤害的是谁?肯定是孩子。
偏袒放纵的家长,只会让老师对她的孩子敬而远之。
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家长捧着宠着,老师避着让着。
02
护短的家长
只会惯坏孩子
我们知道,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
老师同样也爱孩子。
有人说:“老师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那个人。”
每一位老师,都会因学生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
老师管教孩子,是负责任。
可偏偏有些家长,完全体会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对孩子护短。
家长的护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无形当中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伤害。
就像李天一的父母,李双江和梦鸽。
他们都是著名歌唱家,家庭背景优越,原本可以给孩子锦绣前程。
但他们对孩子过于溺爱,做错事没有教育,导致李天一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
在学校横行霸道,不尊重老师,经常欺负同学。
被惯坏的孩子,就这样一步步误入歧途,最终锒铛入狱。
我们常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护短行为的失败之处,就在于不会去纠正孩子的错误。
小时候纵容孩子犯小错,长大后孩子就会酿成大错。
家长护短,是非不分,这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教育。
03
老师严格
学生收益终生
墨子和他学生耕柱子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听过。
耕柱子上课爱走神,开小差,经常被墨子批评。
耕柱子不服气,就向墨子讨公道。
墨子问他,如果你要驾车上太行山,是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
耕柱子回答,当然要鞭打马,因为马跑得快。
墨子笑着说,正是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所以值得批评。
老师的批评、管教,是对学生的重视与期待。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缺点,更好地成长。
只有爱之深,才会责之切。
那个管孩子最严的老师,爱孩子最深。
是老师的严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老师的严厉,让孩子在决定人生的考试中节节高升。
是老师的严厉,让孩子拥有了更高的人生起点。
老师只有狠心地管,孩子才能真正成器。
请家长务必清楚一点,当孩子身边出现一位严师,其实应该庆幸。
因为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尚有往回走的机会。
04
教书育人乃天职
为人师表是初心
《少年派》中的一个老师,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她说了一段让人泪目的话:
“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
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
可我还是说服不了我自己。
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
请家长们,相信老师的初心和决心。
家长教育一个孩子都愁眉不展,心力交瘁。
而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学生,确实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
更不能像家长一样事无巨细地帮孩子打点地井井有条。
老师不是无所不能的,但都在尽心尽力。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与家长的理念也不尽相同。
但老师也在想办法弥补,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学好。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
我们都在学习,都在进步。
05
最成功的教育
是家长与老师同心协力
前段时间,某乎上有位家长发帖,抱怨孩子的班主任: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负责任了。
整天让家长配合这个,配合那个的。
我倒是要问了,干教育的到底是老师还是家长?
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不就是为了省点心吗?
再说了,孩子整天在学校,他叛逆不服管教,难道不是老师的方法有问题?难道老师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类似的观点,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了。
总有一些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孩子的教育就靠老师了。
也有一些家长觉得,自家孩子有问题,那就是你老师的责任。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这样的。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曾说:
“我特别地希望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老师共同去达成一种孩子成长的基本价值观。
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老师和家长,是教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元素,应紧紧地靠拢在一起。
不抱怨,不指责,不诋毁。
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只有家长与老师同心协力,一起发力,才能推动孩子成长和进步。
06
亲爱的家长
请与老师并肩努力
《人民日报》曾发文痛批当前的教育乱象,《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文章里面说了这样三句话,印象深刻:
学生如同树苗,如不及时修枝剪杈,极易长成“歪脖子树”。
大多数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很多老师的批评是“爱之深、责之切”。
很多老师感慨,毕业后真正感恩老师者,往往是那些受批评多的学生。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
老师期待孩子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
老师不怕为孩子辛苦付出,就怕家长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对于老师而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是最大的欣慰。
老师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让孩子成才,这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因为孩子,老师和家长才联结在一起,两者都是最希望孩子的将来能成为更好的人。
纵然老师不能保证他所教的每个孩子都能成才,也无法做到令每位家长满意。但是老师在岗位上的付出真的比家长您看到的多。
您对老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老师的汗水就有意义。
孩子也会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骄傲,老师也会因为您的理解而对孩子更加上心。
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孩子非常调皮,总是闯祸,结果到了期末,老师给他的评语上写的全是批评的话。
孩子非常伤心,回到家里问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呀?
这位妈妈连夜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孩子,你见过磨刀吗?
把刀放在磨刀石上磨,刀一定很疼,可是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他知道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砺,他才能变成一把好刀、快刀。
你想变成这样一把好刀吗?那就要经历磨砺!
你睡觉之后,妈妈已经和老师通过电话了,老师说,今天的评语就是把磨刀石,就是要让你去接受反复的磨砺。
当你把评语上的缺点改正之后,你就会是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刀了。
这位妈妈用这封信,把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挽救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