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书连中国大学分类
大学分类是对大学属性的高度概括,反映了大学的基本特征。
武书连大学分类方法首次发表在2002年《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第5期第43-52页的《2002中国大学评价》,详细论述发表在同一杂志2002年第10期第26-30页的《再探大学分类》。此后,在历年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中逐渐完善。
武书连大学类型划分包含三个维度:学科比例、科研规模、师资水平。大学的类型分为类和型两部分:类反映大学的学科构成;型表现大学的科研规模和师资水平。
按科研规模和师资水平划分大学型
大学按科研规模和师资水平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4大型。
分型标准
研究型大学是科研得分最高的大学群体。2025年共41所大学入选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虽然仅占全国普通大学总数的5%,但其科研产出和高端人才培养贡献极为显著。科研成果占全国大学总科研成果43.4%,在校博士生占全国总在校博士生 54.8%,在校硕士生占比23.2%,在校本科生占比6.64%,教师数量占比12.6%。
按学科比例划分大学类
中国大学按学科比例分为综合类、理文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专业类等6大类。
分类标准
以清华大学为例,理科在校生占比64.3%,文科在校生占比35.7%,但其理科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与次多的学科门类之比为4.1,文科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与次多的学科门类之比为3.5,不符合综合类标准,符合理文类标准,故按照武书连中国大学分类标准,清华大学参考类为理文类。
大学动态分类体系
现行的大学分类(综合、理工、师范等)难以动态呈现大学发展中学科的变化。大学通过增加或减少某类学科、整合资源、调整发展重点,其内在学科结构已经同传统大学类型标签大相径庭。
武书连大学分类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依据大学每年的学科招生规模和科研成果产出,动态展示大学的学科建设侧重点与发展轨迹。
对于广大考生及家长,基于学科招生结构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分类,更能反映大学的优势学科。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匹配自身兴趣与大学的优势学科,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高校,可以通过观察自身在武书连大学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变化以及与同类型标杆大学的对比,评估自身学科布局的成效、辨识特色发展的路径、发现潜在提升空间,为战略规划、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引。
研究型大学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