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

美羊羊4周前教育资讯12

"妈,您这是什么意思?"老二声音颤抖。

"就是字面意思。"李奶奶平静地坐在沙发上。

"不行!绝对不行!"

大女儿猛地站起来,"家里五个人,个个都退休在家,凭什么?"

"凭什么?"李奶奶冷笑一声,"你们心里没数吗?"

她慢慢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袋。

五双眼睛瞬间像被雷击中,齐刷刷瞪得滚圆。

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

01

2024年3月15日,春雨淅沥。

李大爷的葬礼刚刚结束,黑压压的人群从殡仪馆散去。

李奶奶坐在回程的车里,望着窗外模糊的街景,眼泪早已流干。86岁的她,终于要独自面对剩下的日子了。

"妈,您别难过了。

"坐在副驾驶的大女儿李萍回头安慰,"爸走了,但我们都在。"

李奶奶点点头,没有说话。

她看着车里挤得满满当当的五个孩子,心情复杂。这是多久以来,他们第一次齐聚一堂?

老大李萍,58岁,退休前是银行主管。离婚多年独自一人。平时最爱算计,连买菜都要比价半天。

老二李军,55岁,国企技术员退休。妻子也退休在家,两人开了个小超市。性格急躁,说话直来直去。

老三李华,52岁,教师退休。家里条件最好但也最抠门。每次来都空着手理由是"心意到了就行"。

老四李娟,50岁,护士退休。看似最温和,实际心眼最多。总是打着关心的旗号打探消息。

老五李强,48岁,工人提前退休。最不务正业,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回到家,李奶奶刚坐定,几个孩子就开始"关心"起来。

"妈,爸的衣服我帮您整理吧。"李萍主动提议,眼神有意无意地扫向卧室的大衣柜。

"不用,我自己来。"李奶奶摆摆手。

"那怎么行?您年纪大了,搬搬抬抬的累着怎么办?"李军插话,"要不我们兄妹几个分分工,把家里好好收拾收拾?"

李华立刻接茬:"对对对,爸的书房也该整理了。那么多书和文件,万一有重要东西呢?"

李奶奶听出了弦外之音,但没有戳破。她太了解这些孩子了。

接下来的几天,原本冷清的老房子突然热闹起来。

李萍每天早上九点准时出现,名义上是陪妈妈说话,实际上总是有意无意地询问家里的情况。

"妈,爸的退休工资还在发吗?"

"妈,您和爸的医保卡在哪里放着?"

"妈,家里的存折您都放在什么地方?"

李军更直接,第三天就主动提出:"妈,要不我搬回来住几天?您一个人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我们也不放心。"

"是啊妈。"李华紧跟着说,"我们轮流来陪您,这样您也不孤单。"

李娟表现得最体贴:"妈,您想吃什么,我给您做。您哪里不舒服,我给您看看。"然后就开始翻箱倒柜找药,顺便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关心"了一遍。

李强最实在,直接问:"妈,爸留下什么话没有?比如房子啊,钱啊什么的?"

面对孩子们突如其来的"孝心",李奶奶心如明镜。她和老伴结婚60年,生了这五个孩子,哪个是什么脾性,她能不清楚?

以前老伴在的时候,这些孩子一年也来不了几次。过年过节象征性地来坐一会儿,吃完饭就走。平时有事打电话,总是匆匆忙忙,三言两语就挂断。

现在老伴一走,他们倒是都有时间了。

李奶奶决定试探一下。

"萍儿,你最近是不是没什么事?天天往这儿跑。"

李萍忙解释:"哪里是没事?我是担心您啊。您看您一个人在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那你以前怎么不担心?"李奶奶淡淡地问。

李萍脸一红:"以前...以前不是有爸在吗?"

"你爸在的时候你也不常来。"

气氛有些尴尬。李军赶紧打圆场:"妈,我们以前是工作忙,现在都退休了,有时间了,当然要多陪陪您。"

"是啊是啊。"其他几个纷纷附和。

李奶奶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一周后,李奶奶发现了更有趣的事情。

李萍开始主动承担买菜做饭的任务,每天问长问短,嘘寒问暖。

但她做的菜总是不合李奶奶的口味,而且明显是在敷衍,经常是简单的面条或者蛋炒饭。

李军搬进了客房,说是要贴身照顾。

但他每天晚上都要出去"遛弯",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回来时总是一身酒味。

李华变得格外殷勤,主动提出要帮忙管理家务。

她仔细询问了家里的开支情况,还建议李奶奶把钱存到她那里,"利息高一些"。

李娟每天都要给李奶奶量血压、测血糖,但她真正感兴趣的是翻看各种化验单和病历,嘴里念叨着:"妈,您这身体还能撑几年?"

李强最过分,竟然偷偷丈量起了房间的面积,还询问周围的房价。

被李奶奶撞见后,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是为将来做准备嘛。"

孩子们的表现让李奶奶既失望又愤怒。她开始怀念起护工小张来。

小张是去年老伴生病时请的护工,20多岁的小姑娘,手脚勤快,心地善良。

老伴住院的那几个月,小张比亲生女儿还用心。喂饭、擦身、按摩、聊天,什么都做。

最让李奶奶感动的是,小张从不嫌弃。

老伴后期失禁,经常弄脏床单和衣服,小张总是二话不说就去清洗,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反观自己的孩子们,来医院探望时总是匆匆来去,连老伴的基本情况都懒得了解。

有时候医生询问病人的情况,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小张回答得最详细。

老伴去世后,小张还专门来家里看过李奶奶,带了自己做的点心,陪她聊了一下午。

临走时,小张说:"奶奶,如果您需要帮忙,随时给我打电话。"

想到这里,李奶奶心中有了决定。

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

02

3月25日,一个平常的周二上午。

李奶奶坐在客厅里,面前摆着一杯茶,神情平静。几个孩子按照商量好的"排班表",今天轮到李萍和李军"值班"。

"妈,今天想吃什么?"李萍一边问,一边心不在焉地翻看着父亲遗留的一些文件。

"妈,您的药吃了吗?"李军从卧室出来,手里拿着几个药瓶。

李奶奶放下茶杯,缓缓开口:"我决定请个护理员。"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李萍手中的文件滑落到地上,李军握着药瓶的手僵在半空中。

"什么?"李萍第一个反应过来,"妈,您说什么?"

"我说,我要请个护理员。就是以前照顾你们爸的那个小张。"李奶奶重复了一遍,语气平静得像在说今天的天气。

李军"啪"地一声把药瓶放在桌上:"妈,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几个人轮流照顾您,不是挺好的吗?"

"好什么好?"李奶奶反问。

这时,其他几个孩子也闻讯赶来。客厅里瞬间炸开了锅。

"妈,您是不是哪里想不开?"李华气急败坏,"我们五个人,个个都退休在家,有的是时间照顾您,为什么要花冤枉钱请外人?"

"就是!"李娟附和,"外人哪有亲人用心?再说了,护理员一个月要多少钱咱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

李强更直接:"妈,您是不是觉得我们照顾得不好?"

面对孩子们的质疑,李奶奶依然平静:"我已经联系好了,小张明天就来。"

"不行!"李萍第一个站起来,"绝对不行!妈,您这样做太伤我们的心了。我们这些天没日没夜地照顾您,您转眼就要请外人,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李军也急了:"妈,您要是觉得我们哪里做得不好,您直说。但请护理员这事,我坚决反对!"

"为什么反对?"李奶奶反问。

"为什么?"

李华几乎是喊出来的,"第一,浪费钱。

一个月八千多,一年就是十万,我们几个人的退休金加起来都没这么多。

第二,不安全。

外人进家里,万一有什么歹心怎么办?

第三,没必要。

我们五个人轮流照顾,比什么护理员都强。"

其他几个纷纷附和:

"就是,万一她图谋您的财产怎么办?"

"外人照顾能有我们用心?"

"妈,您是不是不信任我们?"

"这钱花得太冤枉了!"

李奶奶听着孩子们的话,心中冷笑。财产?钱?原来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

"你们担心钱的问题,我理解。"李奶奶慢慢说道,"护理费用我自己出,不用你们掏一分钱。"

"不是钱的问题!"李萍急忙解释,但话说出口,连她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服力。

李军换了个角度:"妈,您想想,我们几个人照顾您,多好的事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比什么都强。您请个外人来,这算什么?"

"算什么?"李奶奶站起身,走到窗边,"算我想过几天安生日子。"

这话像一记耳光,抽得几个孩子哑口无言。

李娟眼圈红了:"妈,您这话太伤人了。我们哪里让您不安生了?"

李奶奶转过身,目光扫过五个孩子:"你们真想知道?"

"当然想知道!"李强大声说道。

"好。"李奶奶走回沙发坐下,"那我就说说这些天的感受。"

"萍儿,你每天来得很准时,但你真正陪我说话的时间有多少?大部分时间你都在翻你爸的东西,问这问那的,问的都是钱。"

李萍脸红了:"我那是关心家里的情况..."

"军儿,你搬过来住说是照顾我,但你每天晚上都出去喝酒,回来时醉醺醺的还吵得我睡不好觉。"

李军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

"华儿,你主动提出管理家务,还要帮我理财。但你真正做过什么家务?反倒是每天都在算计,这个值多少钱,那个又值多少钱。"

李华低下了头。

"娟儿,你说给我检查身体,但每次检查完,你问的都是我还能活几年,身体还能不能撑住。"

李娟眼泪掉了下来。

"强儿,你就更直接了,丈量房间,询问房价,就差直接问我什么时候死了。"

李强脸涨得通红。

客厅里静得可怕,只听得见几个人粗重的呼吸声。

良久,李萍哽咽着说:"妈,我们...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不是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李奶奶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孩子们心上,"你们爸刚走,你们就迫不及待地要瓜分家产。

表面上说是照顾我,实际上是看着我,生怕我把钱给了别人。"

"妈!"李军想要反驳。

"让我说完。"

李奶奶摆摆手,"你们以为我老糊涂了?什么都看不出来?

我和你们爸辛苦一辈子,攒下这点家业,原本想着留给你们,让你们过得好一些。

但现在看来,这些钱反而成了你们眼中的负担。

你们担心的不是我过得好不好,而是这些钱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

五个孩子面面相觑,都被说中了心事。

"既然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请个护理员?起码人家是真心实意照顾我,不是为了钱来的。"

"妈,小张不是为了钱?"李华忍不住说,"她一个月八千块,这还不是为了钱?"

李奶奶看了她一眼:"她是为了钱,但她会用心做事。你们也是为了钱,但你们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

这话说得太直白,几个孩子都无言以对。

李军最后挣扎了一下:"妈,您再考虑考虑吧,我们保证以后一定用心照顾您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不用了。"李奶奶的态度很坚决,"我已经决定了。小张明天就来,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不用再轮流照顾我了。"

说完,她起身回了卧室,留下五个面面相觑的孩子。

门一关上,外面就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

"都怪你!"

"怪我?你自己做的事自己心里没数?"

"现在怎么办?真让她请护理员?"

"那个小张万一真的有什么企图怎么办?"

"我看妈是铁了心了..."

李奶奶靠在门后,听着外面的争吵声,心中五味杂陈。这就是她辛苦一辈子养大的孩子吗?

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

03

第二天下午三点,小张准时出现在李奶奶家门口。

她提着一个不大的行李箱,脸上带着熟悉的温和笑容:"奶奶,我来了。"

李奶奶开门迎接,心情格外好:"小张,快进来快进来。"

恰好这时,李萍和李军也在客厅里。看到小张进门,两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奶奶好,叔叔阿姨好。"小张礼貌地打招呼。

李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李军则直接冷着脸不说话。

"小张,你先去收拾房间,晚上就住客房。"李奶奶安排道。

"等等。"

李军站起来,"妈,既然要请护理员,那总得说清楚工作内容和规矩吧?"

李奶奶皱眉:"什么规矩?"

李萍接话:"就是工作范围、作息时间这些。总不能什么都不说清楚吧?"

小张主动说:"叔叔阿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奶奶的。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陪伴聊天,还有必要时陪同就医。"

"就这些?"李军追问。

"就这些。"小张回答。

"那家里的其他事情,你不许碰。"李萍强调,"比如重要文件、存折、房产证这些,你不能乱动。"

小张有些困惑:"我为什么要动这些?"

"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军冷冷地说,"虽然妈信任你,但我们不能不防着点。"

李奶奶听不下去了:"你们说什么呢?小张是来照顾我的,不是来偷东西的。"

"妈,我们也是为了您好。"

李萍解释,"现在社会复杂,什么人都有。多防着点总没错。"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小张主动缓解:"叔叔阿姨的担心我理解,我会注意分寸的。"

接下来的几天,各种摩擦不断。

第三天早上,小张做了小米粥配咸菜,李奶奶吃得很香。

李华来探望时,看到这简单的早餐,立刻挑剔起来:"就这?一个月八千块,就给我妈吃这个?"

小张解释:"奶奶肠胃不好,医生建议吃清淡点。"

"医生?哪个医生?"李华质疑,"我妈身体我比你清楚,用得着你操心?"

李奶奶不高兴了:"华儿,小张说得对。我就爱吃清淡的。"

李华不甘心:"那也得营养均衡啊。光喝粥怎么行?"

"那你来做。"李奶奶淡淡地说。

李华顿时没话了。

第五天,小张陪李奶奶去医院复查。回来时买了一些日用品和药品,总共花了三百多块钱。

李军看到收据,立刻找李奶奶算账:"妈,这钱花得有点多吧?您看看,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不是必需品。"

李奶奶拿过收据看了看:"哪个不是必需品?"

"这个护手霜,二十八块。您用得着这么贵的吗?"

"我皮肤干燥,用点护手霜怎么了?"

"还有这个钙片,六十八块。家里不是有钙片吗?"

"那是你爸吃剩下的,都过期了。"

李军还要继续挑刺,被李奶奶制止了:"我花我自己的钱,买我需要的东西,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但得合理消费啊。这样下去,一个月光买东西就要花不少钱。"

李奶奶终于忍不住了:"你是心疼我的钱,还是心疼你将来继承的钱?"

李军脸一红,不再说话。

第一周结束时,五个孩子集体找李奶奶开了个"家庭会议"。

"妈,我们商量了一下。"李萍作为代表发言,"这个护理员的工作方式,我们觉得有些问题。"

"什么问题?"

李华抢着说:"第一,费用太高。一个月八千,一年就是近十万,这对咱们家是笔不小的开支。"

李娟接着说:"第二,工作内容不透明。她每天都做什么,花了多少钱,我们都不知道。"

李强补充:"第三,安全隐患。一个外人住在家里,万一有什么意外,我们怎么承担得起?"

李军最后总结:"所以我们一致建议,还是让我们来照顾您。我们可以制定详细的轮班表,保证每天都有人陪着您。"

李奶奶听完,沉默了一会儿:"你们商量得挺周到的。"

几个孩子以为母亲松口了,都露出了高兴的表情。

"但是,"李奶奶话锋一转,"我拒绝。"

"妈!"几个人异口同声。

"我说了,小张照顾得很好。她做的饭我爱吃,她陪我聊天我开心,她做事我放心。这就够了。"

"可是钱..."李华还想争取。

"钱的事你们不用管。我有退休工资,有存款,请个护理员完全负担得起。"

李奶奶的态度很坚决,"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别再说了。"

看到母亲如此坚持,几个孩子面面相觑,都有些无奈。

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种小动作不断。

李萍开始每天"突击检查",经常在小张做饭时突然出现,挑剔这个不新鲜,那个不干净。

李军更过分,直接在客厅装了个摄像头美其名曰"保护老人安全",实际上是监视小张的一举一动。

李华则从经济角度入手,每天都要检查各种收据和花费,一分钱都要问清楚去向。

李娟发挥专业特长,动不动就要给李奶奶检查身体,然后质疑小张的照护是否专业。

李强最直接,几次暗示小张"适可而止",不要"得寸进尺"。

面对这些骚扰,小张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态度。她从不与孩子们争执,遇到问题就找李奶奶商量。

但李奶奶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开始明白,这些孩子是铁了心要把小张赶走。

矛盾在第二周达到了顶点。

那天晚上,李奶奶因为肚子疼半夜起来。

小张听到动静,立刻起床照顾,又是冲药又是按摩,忙到凌晨三点才让李奶奶重新入睡。

第二天一早,李军来探望时发现母亲脸色不好,立刻质问小张:"我妈怎么了?"

小张如实说了昨晚的情况李军顿时炸了:"肚子疼为什么不送医院?万一有什么严重问题怎么办?"

李奶奶解释:"就是吃坏了肚子,不严重。小张照顾得很好。"

但李军不依不饶:"这种事怎么能大意?万一是急性阑尾炎呢?万一是肠梗阻呢?你一个护理员,有什么资格判断病情?"

其他几个孩子闻讯赶来,立刻形成了"统一战线"。

"就是,这太不负责任了!"

"万一出事谁负责?"

"这就是请外人的弊端,关键时候指望不上!"

"我们要是在家,肯定第一时间送医院!"

面对孩子们的指责,小张很委屈,眼圈都红了。

李奶奶终于忍无可忍:"够了!你们就是想找茬赶走小张!"

"妈,我们是为了您的安全着想。"李萍辩解。

"为了我的安全?"

李奶奶冷笑,"我看你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小张走了,你们就可以重新回来'照顾'我,重新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李华急了:"妈,您怎么能这么想我们?"

"不这么想,还能怎么想?"

李奶奶站起身,"从小张来的第一天,你们就没安好心。挑毛病、找茬、监视、威胁,什么手段都用上了。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几个孩子被说得哑口无言。

李奶奶继续说:"我告诉你们,小张不走。谁再敢为难她,就别来这个家了。"

说完,她拉着小张回了卧室,留下五个面面相觑的孩子。

门一关上,小张忍不住哭了出来:"奶奶,要不我还是走吧。我不想让您为了我和孩子们闹矛盾。"

李奶奶轻抚着她的头:"别哭,孩子。错的不是你,是他们。"

"可是这样下去,您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李奶奶叹了口气:"我的日子早就不好过了。从你们爷爷走的那天开始,我就知道,剩下的路我要一个人走了。"

窗外,夕阳西下,房间里一片安静。

远处,传来几个孩子激烈争吵的声音:

"现在怎么办?妈明显偏向那个护理员。"

"我就说不应该硬来,你们偏不听。"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想想办法吧。"

"要不我们找那个护理员私下谈谈?"

"谈什么?人家有妈撑腰,能听我们的?"

"那总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吧?"

李奶奶听着这些话,心中一片冰凉。她忽然想起了老伴临终前说过的话。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老伴躺在病床上,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老婆子,我走了以后,你要小心点。"

"小心什么?"

"小心...小心咱们的孩子。"

当时她还不明白这话的意思,现在终于懂了。

想到这里,李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衣柜前,从最里面的角落里取出一个铁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些重要文件,还有老伴的一些遗物。

她翻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一个密封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她的名字,还有一行小字:"李奶奶亲启,急件。"

这是老伴去世前三天,律师送来的。

当时情况紧急,她也没顾上打开看。现在想起来,或许该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但她犹豫了。一旦打开这个信封,可能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_5个子女全都退休在家,86岁婆婆却请护理员,丈夫遗嘱揭露真相

最终,她还是小心翼翼地把信封收了起来,时候还没到。

三个月后,律师突然登门造访。李奶奶接过一个厚厚的牛皮信封,那是老伴生前留下的最后交代。

当晚,5个子女被紧急召集。客厅里,李奶奶颤抖着双手撕开封条。

信封里不只有一份文件,还有一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

翻开扉页,那熟悉的字迹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老二的脸瞬间煞白,大女儿双手紧握,其他几个孩子都避开了母亲的目光。

相关文章

甘肃电3毫秒“闪送”山东

甘肃电3毫秒“闪送”山东

本报记者  丁怡婷  侯琳良  王锦涛 陇东—山东工程山东段线路。 陇东—山东工程山东段,工人在高空作业。 陇东—山东工程东平换流站。 以上图片均为徐可摄(人民视觉) 又一条西电东送“高速路”竣...

楼市最新定调!国常会重磅部署来了→

楼市最新定调!国常会重磅部署来了→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6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其中一个主要议程,便是“听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关情况汇报”。 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截图 会议...

没有大招 “沈斐”小步快跑”接管乐道

没有大招 “沈斐”小步快跑”接管乐道

网易汽车4月28日报道2025年4月,上海车展。乐道展台二层,一场看似寻常的专访,却标志着一个重要节点:沈斐,正式以乐道的身份,面对媒体,谈产品、谈销售、谈品牌。 距离4月2日接任,仅仅过去20天。...

美国车市半年报:特斯拉成了最大输家

美国车市半年报:特斯拉成了最大输家

6月,美国对进口汽车和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影响开始显现。 虽然,早在4月3日新关税政策就开始实施,但厂家和经销商乃至港口依旧有大量库存,因此直到6月初终端市场的加价才真正出现。 由于仅极少数车企公...

万元沙发酸臭熏人、千元地板沾水留痕 小伙花500万装修“翻车”反被告

万元沙发酸臭熏人、千元地板沾水留痕 小伙花500万装修“翻车”反被告

“我原本有心理预期,装修是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他们起诉我索要3.4万元尾款,让我心态直接崩了。”近日,浙江温岭的蔡先生因为网络分享“500万装修翻车”经历,被网友调侃为“电子榨菜”,被追着“催更”。 6...

入赘后丈母娘不让我上桌,我没闹,转身卖房带女儿离开,她们傻眼

入赘后丈母娘不让我上桌,我没闹,转身卖房带女儿离开,她们傻眼

“婉婉,你真的要嫁给他吗?他家里什么都没有。” “妈,我爱他。” “爱情能当饭吃吗?入赘可以,但别指望我会待他如亲生儿子。” “周明人很好,他会让您满意的。” “满意?我看他能把你养多久。别怪我没提醒...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