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进面12次,参加5次,通过3次
樱 桃
老八校 硕士
24年北京定向选调 笔试第三
25年浙江省丽水市住建局岗一(放弃)
25年天津市规自局所属事业单位 岗二(放弃)
25河北省考笔面第一(行测75.3申论71)
25年住建部部属事业单位 综合第一
共进面12次,参加5次,通过3次
两年的考公之路在我踏进办公大楼的那一刻终于结束了,当我轻描淡写地和别人聊起我的考公之路时,我也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成功”的人,只是这一路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道。
1.考公之路难走,但我必须走走
面对行业的压力和自己不愿意去设计院的想法,我在很早就确定了要走考公这条道路,也明白笨鸟要先飞的道理,于是,在研二下学期开始便在每晚开始学习基础课程,之后了解到选调和国省考在题型设置和考察内容方面有一定差距,于是利用暑假的时间针对性学习了我要报考省份的选调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信心满满,觉得考公的题目很简单嘛!
但是当研三开学开始做完整套题的时候这个想法就彻底被打破,单类型题目和套题之间有思考时间和思维转变的差异,所以在刚做套题的时候做的一塌糊涂。研三的时间非常紧张,除了考公还有论文,这时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当时我每天几乎都泡在自习室,喜欢睡懒觉的我也会在一开门就进入自习室,因为我明白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役”,无论是高考还是保研,第一名和第二名相差不大,总归还是会有学上、有书读,但考公却必须是第一名,只要第一名。
阶段状态:心态爆炸好,我肯定能考上!
划个重点:考公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筛网,一定要认真对待!
有人是上岸就行,有人对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内容有选择,或者有追求,自己要想清楚哦!
2.考公新手期保护,有选择也有态度
第一年我很明确自己就是要考选调,也并没有广撒网,而是确定了自己想要报考的地区。京选的时间比较早,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可以熟悉考场氛围,心情放松没有压力,也许是这样成绩还不错。得知自己顺利进面之后有一点想得到的想法,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
但是考公的面试又是一个新的领域,在你积累有限和不敢开口说话的时候,面试课程能帮助你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所以,我还是报了面试班。面试课程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这里我知道了在考公这条路上我不比任何人差,但也见识到了更多优秀的人,也越来越清楚自己不仅仅是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已。
最终,也不出意外地面试落选了,回到学校又要重新打开行测申论,继续刷题,路途很远,但是仍要努力。之后又参加了两个选调,一个差不到一分没有进面,另一个进面放弃了。这个时候各地选调基本结束了,但是论文的压力比较大,于是我就和父母聊了一下我的规划,决定先完成论文毕业,再用一年时间复习国省考,我的父母在各方面都非常支持我的想法,给予我自由选择的空间,就这样我“成功”收获gap一年。
阶段状态:没压力,不行我再来一年!
划个重点:论文!论文!论文!更重要!先要顺利毕业,现在基本都可以择业期再考。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gap有风险。
3.捂住耳朵,低头向前跑
第二年我也在纠结要不要报考公笔试班,身边很多朋友都是gap一年后顺利上岸,一部分人选择去考公班,一部分人选择网课自学,在咨询大家意见和考公班情况后我决定自学。选择再战一年必然面临很多的压力,周围的同学聊着工作的话题,纷纷开启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亲戚朋友时不时的关心询问,催促的声音让人不安。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对任何声音做出回应,低头做好自己的事情。
但这一年似乎还没有第一年顺利,最开始几次自己看中的大考纷纷折戟,我必须收拾好自己重新出发。中间过程也犹豫过要不要找其他工作,但是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虽然前方依然不明朗,但辛苦这么久走到这里了,放弃就更不划算了,我不想半途而废。这一年我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单吊”,只要周围地区有岗位的考试就都去参加,要知道自己练习和真正考试的感觉又是截然不同的。
在备考的过程中每一部分我都不敢放弃,听了许多老师的课程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刷了无数套题,把一道错题都弄明白,每天都留出足够的时间练习和积累面试。正式因为长期的锻炼。之后的每一场考试我都不会紧张,甚至最后几分钟的时间里也能再做对几道数量题,走出考场的时候我也能说一句“今天的题好简单”。果然这些考试也都稳稳进面,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我一直相信努力会在某天给我回馈,好在幸运也同一时间到来,拯救了我。接听到那通电话时候,我故作镇定和对方对话,然后第一时间通知了父母,我知道和我一样辛苦和煎熬的还有他们。
阶段状态:压力剧增,但也是动力!
划个重点:gap是个人的选择,不一定gap就一定会上岸,要做好心理准备!
考试的机会很难得,笔试面试都要多去参加,考试心态很重要!
4.不要看别人走的路,要自己走出路
当我结束了体检、政审、公示等流程,很多人都来对我说“恭喜”,准备考试的同学朋友纷纷向我咨询考公经验。其实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在初期经历了迷茫期,询问了很多朋友同学的上岸经验经验,看了无数篇经验帖。但真正经历了考公才感受到,其实每个人对知识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学习的课程也有适不适合自己的思维,我们或许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是考公对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都要走出自己的路!
阶段状态:gap一年,现在连上班都感觉是幸福的事!
最后祝愿大家“明年此日青云上”,都可以顺利上岸!我们岸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