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简历,在春招好还是秋招?
无论你选择秋招还是春招,关键在于积极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价值。无论哪个季节,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春招和秋招
校招与社招相对,是企业专门为缺少职场经验的应届生开设的招聘专场,也是毕业生求职的主战场。据时间划分,校招有秋招和春招两场,那么这两个季节的招聘有什么区别呢,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时间方面的不同
秋招通常发生在每年的9-11月,俗称“金九银十”;春招发生在次年的3-4月,也有“金三银四”的惯例。
秋招时间相对较长,这个时候通常是学生暑假结束后回到学校,大概一个月左右就开始了;春招相比秋招持续的时间较短。
因为每年1月,许多学生都会面临研究生的入学考试,而4月中旬开始一直到6月份,应届大学生还得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所以春招只能从3月初到四月中下旬,是一个比较短的时间。
企业的计划不同
相比声势浩大的秋招,春招无论是在岗位规模还宣传力度上都远远不及,从这个意义来讲,春招更像是秋招的补录环节。
在秋招中收获满满的主要是第一梯队的企业,第二梯队由于第一轮不强势,春招时还是有一些岗位的。
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秋招因抢占先机占据了大部分名额,但春招是一年之始,很多企业会在年初调整公司战略,于是每到春招中出现了很多去年秋招中所没有的岗位,这也是常有的事儿。
同时一些毕业生在秋招中斩获多个offer,临近签约,他们自然会放弃部分邀请,这样招聘名额就会出现空缺。
因而,春招还会有不少坑位等着大家填。秋招,大多数好的公司可以满足约90%学生的需求,而春招则用来弥补另外10%的需求。
竞聘人群的不同
秋招由于规模大,岗位质量高,吸引了大批实习经历丰富或校园履历优秀的同学,他们历经白炽化竞争,过五关斩六将,大多已提前上岸。秋招虽然说竞争强度大,但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
但参加春招的不单单有秋招失利的人,还有那些一心考研、考公而没考上的一些同学,这部分同学的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并且其中有一些很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企业和岗位数量又相对较少,僧多肉少,在春招中面临的就业压力只会更大,而不会更小。
虽然春招竞争压力大,但是对于像刚刚考研失败的应届生,起码在专业知识上,要比大多数的“三无人员”(无实习经历,无奖学金,无学生干部经历)强多了,这反而在春招市场上变成了一种竞争优势。
招聘企业的不同
从企业层面上来说,秋招的企业大多是国企和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筛选条件较为严格,招聘持续的时间也较为漫长,因此符合这一要求的秋招便成为了这些企业和公司的首选。
而相反的,春季的校园招聘则更加受到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青睐,同时,一些大型企业的岗位若是未饱和的情况,会相应地选择春季校招来补充人员,即常说的春招是补招。
一般来说,春招的岗位只占到秋招招聘岗位的30%左右,尤其是互联网大厂的岗位相对较少,反倒是一些小而美的公司会有一些较大的岗位缺口。
求职状态的差别
秋招求职状态:
求职意识弱,着手准备求职太晚,常常突然发现心仪公司已经结束网申;
对毕业选择感到迷茫,迟迟拿不定主意,内心知道秋招很重要,不能放弃机会,然后开始出现海投行为;
热烈投入求职大军,但面临撞宣讲会,撞笔试,撞面试,撞offer,部分学生同时还在实习或者准备毕业论文,感到时间紧张;
建议早早锁定方向,有目标公司,有针对性地准备求职,迅速拿下offer,骑驴找马,观察更好的机会。
春招求职状态:
一部分是秋招当中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拿到offer的学生,一部分是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再有一部分就是离毕业越来越近终于产生求职危机感的学生。
这时候非常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急躁和焦虑,只要是有机会的公司有机会的岗位,无论自己喜欢不喜欢,统统都投;一再降低自己的标准,无论是行业、岗位种类、薪酬、工作地全部可谈。
建议有把握,稳步进行。在春招开始前就有所准备,内心坚定从容,不慌张,这样容易在春招中有好结果。
不论春招或者秋招,也不论大厂还是小公司,在校招越来越卷的当下,要想脱颖而出,一份有效的项目实践经验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