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夜想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这届新生,却读不起大学?
2025年的大学新生入学季即将到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却在网上悄然传开:2024年,全国范围内有五十多所高校遭遇了新生大规模“跑路”事件。
广州某名校167名新生毅然放弃入学资格,江西一所师范大学也有160人未前往报到,而广东白云学院的情况更是夸张,2024年竟有1477名新生放了学校“鸽子”。
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拿到录取通知书却不去报到的学生至少有上万人,这一庞大的数字,让许多网友心生疑惑,也让许多大学寒了心。
面对如此魔幻的现实,舆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指责这些学生浪费钱财,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还有人质疑他们的判断力,看不清未来的发展形势。
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学生并不公平。这场席卷全国的新生拒绝入学潮,实在有“难言之隐”。
学费飙升,家庭不堪重负
首当其冲的便是入学门槛的大幅提高——学费的飙升。十几年前,全国高校学费普遍在5000元以内,即便部分民办高校,学费也不过接近1万元一年。
但近年来,大学学费如同脱缰野马,平均年涨幅高达10%以上。一些省属高等院校一年学费直接上涨1000至2000元,民办高校更是夸张得离谱。
上海某艺术类本科一年学费高达4.3万人民币,南京某传媒学院部分专业学费涨幅达1万元,总价直逼5万元大关。
更有甚者,上海某学院被曝出一年学费高达149985元,且据往期学生爆料,这还是下调后的结果,此前更是突破15万元。
四年大学读下来,花费高达60万元,试问,中国普通家庭需要多少年才能积攒下如此巨额财富?
一些中外合作项目和特殊学校,学费涨幅更是高达50%。如此高昂的学费,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曾经,像上海纽约大学,虽学费高达22.5万元每年,但毕业生进入跨国企业和投行的比例颇高,许多学生毕业起薪便达每月15000元,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回成本,且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赚得七位数存款并非难事。
这类院校,学费虽高,却也有其价值所在,家长和学生尚可理解。
就业艰难,投入回报失衡
当下的就业现实却让众多家庭对高昂学费望而却步。智联招聘的大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找到正规单位的概率只有55%。
麦克斯2024版就业蓝皮书调查也指出,2024年中国本科生毕业半年之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人高达57.8%。
综合这两组数据,一幅残酷的现实图景便清晰呈现:家庭投入几十万,孩子十年寒窗苦读进入大学,满心期待改变命运,然而毕业后却有45%的概率无法顺利就业,只能选择继续考研考公,或是打零工、成为“家里蹲”。
即便孩子足够优秀找到工作,也有近60%的概率月薪低于6000元。如此算来,收回教育成本谈何容易?
专业调剂,学生未来迷茫
除了学费和就业因素,学校的专业调剂制度也成为众多学生放弃入学的重要原因。在高考录取中,若考生分数不够进入理想专业,便可能被调剂到“天坑专业”,如管理类和某些文科类专业。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00后学生善于查阅各种信息,对这些专业的就业困境有着清晰认知。
当他们发现自己被天坑学校的天坑专业录取时,往往会果断选择复读。因为他们深知,若硬着头皮就读,毕业即失业的命运几乎难以避免。
而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招生数量和经济效益,鲜少真正为学生的前途考虑,甚至很多学校连真实的学生就业率都不敢公布。
这种现状,让学生和家长们逐渐觉醒,最终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新生拒绝入学潮。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果你的孩子成功考上大学,作为家长,切不可过早沉浸在喜悦中,更不要急于向亲戚朋友报喜。
建议先上网仔细查阅学校口碑,深入了解孩子所报专业的就业情况。若发现情况不妙,应及时止损,寻求其他出路。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家庭,没必要拿辛苦积攒的存款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要清楚地认识到,如今已不再是一张大学毕业证书就能改变命运的时代。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社会中,关键时刻的选择能力,往往比盲目努力更加重要,因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