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

美羊羊4天前精彩生活4

浙大一位35岁的老师跳楼了,就在8月4号中午,紫金港校区生工食品学院的特聘副研究员张明(化名),从实验楼跳了下来。还有俩月就过生日了,谁也没想到,他会把自己的科研数据和人生希望,就这么全清了。

学校连夜就把消息压了下去,5号早上,校内论坛里相关的帖子全没了,只剩下学生偷偷拍的照片,深灰色地砖上的水痕,在大太阳底下很快就晒干了,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_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_

他老家在黑龙江,父母赶到杭州的时候,行李箱里还装着给儿子带的红肠——那是张明读博的时候最惦记的家乡味儿。学校对外啥也没说,就通过内部邮件提了句“要升级教师心理健康支持计划”。

张明是2019年从中科院博士毕业,来浙大当特聘副研的。这个岗位说好听是特聘,其实就是高校里“非升即走”的预备役,跟“学术临时工”差不多。

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__35岁浙大老师跳楼:卖牛凑学费,6年拼不出副教授,最后删光数据

他同门说,张明家是黑龙江农场的,当年父母卖了牛才凑够他考研的钱。在老师同学眼里,他就是那种“小镇做题家”一路拼上来的,读博的时候每天干16个小时,为了测一组数据,能在实验室连睡俩礼拜。

按浙大“百人计划”的规矩,特聘副研得在6年内升到副教授。张明2020年刚入职的时候,学院领导口头说过“有3篇顶刊就能提前转正”。

可到了2023年,学院改了规矩,必须得主持过国家级项目才行。他报的基金,却因为“创新性不够”被拒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处了八年的女朋友,因为他“买不起杭州的婚房”提了分手。加上年初他爸查出肺癌,这个平时报喜不报忧的老大,彻底没了往日的话。

8月4号那天,他给妈转了5000块,留言“爸的复查费”;然后他把电脑里的实验数据备份全删了;最后一次打前女友电话,没人接。

中午12点04分,阳光透过求是大讲堂的玻璃照进来,几个刚下课的学生,就看见一个人影飞快地掉了下来。

网友都在说:“‘非升即走’就是现在学术圈的PUA!”还晒出某985高校近三年老师猝死的数据。

也有人不这么看:“35岁还评不上副教授,本来就不适合顶尖高校。”

更让人唏嘘的是,有人扒出2022年有个海归博士,因为考核没过转行进了餐饮,开烧烤店,现在都连锁三家了。

可张明他们面对的,却是“六年不达标就淘汰”的死规定。更讽刺的是,就在他跳楼前一周,学院刚引进两个90后特聘教授,手里攥着5篇顶刊。

当学术理想变成绩效表里的数字,绝望的又何止张明一个?要是顶尖大学的光环,得靠这些年轻老师的血肉堆起来,再光鲜的学术皇冠,也不过是座染血的王座罢了。

相关文章

苍天有眼!韦神真不容易,终于升副教授了!熬到老掉牙了!

苍天有眼!韦神真不容易,终于升副教授了!熬到老掉牙了!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在学术江湖里,“韦神” 韦东奕的名号那可是响当当的。 2025 年 4 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公示了关于韦东奕助理教授的考核申请,倘若一切顺利,这位数学大神就要荣升长聘副教授...

副研究员与副教授,哪一条职业路才是你的未来?带你全面了解

副研究员与副教授,哪一条职业路才是你的未来?带你全面了解

写在前面: 副研究员和副教授这两个职称,看似差不多,但它们的工作职责、评定标准和发展路径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副研究员主要专注于科研工作,任职于科研机构,而副教授则除了做科研外,还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主要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