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北大副教授去世了,我也不会给高中生再打鸡血了
这两天关于教育界的最新新闻,最令人悲痛的新闻,就是北大副教授42岁的陈昊博士去世了。
这两天也不知怎么的,好像上天密集召回这些年轻人,尤其是80后的这一批精英。
40岁上下就提前透支了生命,令人想来,不禁扼腕叹息。
陈昊出生在1983年,刚刚42岁,2011年获得了北大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
28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是北大的。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这都是国内顶尖的985高校,后来到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系任教。
照片当中的陈博士,风采奕奕,浓眉大眼,完完全全一个青年才俊的形象。可惜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生命却永远的定格在了42岁。
之前跟学生说,你们未来最担心的就是,有人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加努力。一直用这样的话来刺激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学习更努力一点,让他们的成绩更好一点。
确实啊,很多人比我们更优秀,也比我们更努力,陈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跟学生说这句话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所任教的高中就形成了这么一种趋势,就是一直给学生打鸡血。让他们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着那更加美好的未来,为着那更加出色的成绩。
说白了,就是豁出自己的命去卷。
但现在北大教授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形成了这种风气,实在是不可取。
下面网友的评论也说得很清楚:希望我们的社会更松弛一点,不要再没头没脑的卷了。要按照客观规律来办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
是啊,我们应该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教育有自己的规律,高中教学也有它的规律,高中生也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
按照规律办事,顺其自然,依乎天理,我们的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