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不点名批评,武大张校长听到了吗?
原来,新华社刚刚发布了一篇视频评论,广大网友一下子都听出了文章的具体指向和弦外之音,那就是说给武汉大学听的,就是借武大诬告事件来说事的。
甚至有媒体的标题直接就是《新华社不点名批武大校长张平文:向上甩锅,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新华社评论的题目是《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由新华社美女记者李林欣出镜评述。
评论开宗明义,一上来便火力全开,明确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面对舆情时的高频用语,这种行为实质是一种“向上甩锅”。
“等上级通知”“听领导安排”,这字眼太熟悉了,说的不就是武大张校长吗?
人们都记得,7月31日晚,针对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男生涉嫌性骚扰指控被法院驳回”一事,武汉大学张校长回应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电话求询。
对于“武汉大学是否会撤回或调整对于此前被指控性骚扰的肖同学的处分”这一提问,张校长表示,学校正在处理中,至于何时会公布处理结果,他称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众所周知,武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那张校长口中的上级无疑就是教育部了。
法院已经驳回了性骚扰的指控,而撤销对肖同学的记过处分,居然还要等上级的安排。那么,在张校长眼里,到底是官大还是法大,到底是人治还是法治?
依张校长的话来判定,如果武大始终不撤销对肖同学的记过处分,那肯定是上级没有“安排”,舆论的压力就会转移到教育部那儿,这不是给上级惹祸挖坑吗?
即便这事儿需要上级定夺安排,也只能悄悄进行,只做不说,更不宜大张旗鼓地对媒体“爆料”。不知道张校长的这番话,是面对汹涌舆情的慌不择言,还是别有用心的甩锅?
新华社评论尖锐指出:一些干部遇到舆情,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第一”,索性把球踢给上级,名义上是请示汇报,实际上是责任转嫁。这是精神上的“躺平主义”,也是岗位上的“隐形失职”。“向上甩锅”的背后是“既不对上负责,也不对下负责,只对自己负责”的精巧算计与明哲保身。
不知道张校长听到或看到这段话,脸颊会不会发烫,会不会有一种被人戳到痛处的感觉?
新华社果然是国社,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貌似未点名,实际上处处都在点名,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
迫于舆情压力,8月1日,武汉大学发布了一份情况通报,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关注问题,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某某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并将以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学术规范作出相应处理。
实际上不需要全面调查复核,无论是肖同学的处分决定,还是杨景媛的学位论文,均是铁板钉钉完全可以一锤定音的事情。
既然法院已经驳回了性骚扰的指控,那么撤销对肖同学的记过处分就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做法。
还有杨景媛的那篇学位论文,错误百出、逻辑混乱、惊世骇俗,这样的论文还要调查复核什么?难道还要让这样的垃圾论文顺利过关吗?
可10多天过去了,武汉大学一直毫无动静。难道“等”字诀不灵了,又玩起了“拖”字经?难道组建工作专班全面调查云云,只是武大的“缓兵之计”?
因为有太多的官方调查,最后都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眼下已经进入秋季了,我们还要多久才能等到武大的调查结论呢?
连新华社都看不下去了,不点名进行严肃批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张校长,你听到了吗?
要知道,你们的沉默,已经震耳欲聋、惊天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