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副校长9条建议
副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岗位和人员,更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成员,参与学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与全领域,是学校办学定位、目标、规划、制度、机制、课程、教研、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重要负责人。
副校长是学校条线和模块工作的首席责任人,承担学校整体目标与理念下的某类、某项、某模块工作的规划、机制、组织、管理、指导、评价与推动工作
如何成为一名品质学校的副校长,客观上与校长的成长有相似,又有相异,为此,给出副校长成长的9条建议。供参考!
建议一
遵守行政体系的规范。
学校是专业单位,更多的是专业规范。但是,学校管理也是行政,需要遵守行政体系的规范。
副校长既是专业岗位,又是行政岗位;副校长需要遵循专业岗位的规范要求,又需要遵循行政管理岗位规范要求。如:专业工作是以专业素养优劣来决定方向、策略;行政工作是以上级决策大于个人认知,并决定工作方向、标准,甚至策略。
副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要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首席,服从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安排、要求、管理与评价;要按工作制度、流程以领导布置、文件和会议决定来开展;要有汇报、请示、研讨、布置等工作环节;等等。
建议二
能教好一门课,能带好一个班,能上好一堂课。
副校长是学校管理人员,也是专业人员,所以,副校长不但是一名优秀学校管理人员,还应该是一名优秀专业人员。
优秀的教育专业人员素养很多,比如说,理解教育能力,教研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等。
本文用副校长能教好一门课,如:是自己专业或任教的一门学科的骨干教师,并在学校或区域中,有自己一定专业地位。
副校长能带好一个班,如:曾经是班主任,并有带班优秀的成绩,同时,对班主任和班级工作有研究,有成果;还要有重新带班的勇气与能力,并能把班主任这个岗位做的优秀。
副校长能上好一堂课,如:曾经参加过一些不同层级的课堂示范课、指导课,也指导过青年教师的过关课、竞赛课,现在仍然坚持上课,并且课堂教学水平仍然很高,在学校或区域内,还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三
站在校长角色想事,站在学校立场谋事,站在自身岗位做事。
副校长与校长相比,只多了个“副”字,从行政级别,也只差“半格”,但是,无论是职能、责任、压力、权限等方面,相差远远不止“副”字和“半格”。副校长要学会站在校长角色想事情,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事情,实则是件不易的事情,这种不易,是提升副校长认知、思维、统筹、系统等方面能力的不错方式。
“岗位决定认知,岗位决定责任”,这是从“屁股决定脑袋”中移植过来。副校长谋事,要站在学校立场,要融合、要转化、要协同,实际上,副校长一般站在分工工作思考,如:分管德育工作,满脑子都是国旗下讲话,德育活动课程化,大思政下的德育+,班级管理,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行规管理,班会课,等等;鲜有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科研工作、课程建设、教学成绩、课堂改革、食堂管理、信息技术等工作。
“岗位匹配职能、责任、标准”,任何岗位都要遵守既不推责,也不揽责的原则,推责与揽责都是不负责任。副校长站在自身岗位上做事,自己岗位的事情,不能够向上、向旁边、向下推,如:领导的影响与资源,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要开口;左右两边的力量与关系,不到另无他路,或是协同双赢,都不要借用;不要轻易把自己分内职责,分配给下属完成;等等。
建议四
有功不站C位,有责不站后排。
行政工作有这么一句谚语,“不要与上级争名,不要与同级争功,不要与下级争利”。
副校长是学校管理层,参加与参与学校工作很多,有牵头负责,有参与参加,有支持帮助,也有岗位需要,等等。
任何一项工作,都有评价,只不过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目的不同而已。有评价,就有优、有劣,就有功、有过。作为学校负责人之一的“副校长”,要做到“有功不站C位,有责不排后”,是一名有责任,有素养,懂管理,顾大局的优秀副校长。
建议五
不做事后“诸葛亮”,不做背后“山大王”。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鲜有人在决策与推进工作时,充当“诸葛亮”;更多人在事后,喜好做“诸葛亮”。
副校长是学校管理层重要人员,要参与学校绝大多数的工作,包括规划、决策、组织、推进、管理、评价等方面。在这过程中,副校长要献智献策,并及时提出个人的想法,同时,还要与其他管理人员一起,共同面对工作带来的各种可能。但是,不能够做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对任何人、任何事,包括他本人,都没有正向而实际意义,只是充当团队建设的“破坏者”。
任何团队都不需要背后“山大王”,而需要台前“领头羊”。学校副校长要做台前“领头羊”,如:教学领头羊,教研科研领头羊,等业务的领头羊;还要做日常工作的领头羊。单位与团队出现背后“山大王”,对单位与团队都是致命的,尤其对做背后“山大王”的人本人来说,也是致命的。
建议六
能带好一支队伍,能顶住一方压力。
副校长有一项重要工作职能与职责,就是能带好一支队伍,如果你是教学副校长,那么,就要带好学校教学团队。如:带好教学管理团队,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带好教学团队,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坚教师和资深教师。
副校长在学校管理层,要分管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在日常开展中,会面临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工作推进压力,有工作效果压力,有工作评价压力,有工作专业压力,有工作突发事件压力,等等。作为分管这些工作的副校长,需要面对这些压力、承担这些压力、缓解这些压力,而不是把这些压力,简单“上传下达”或“左推右挡”。
建议七
能做“急先锋”,能做“和事佬”,能做“打扫战场的断后”。
学校工作总有“轻重缓急”,学校工作总有“艰难险情”,学校工作总有“开题破局”,这就需要工作的开拓者,这就需要工作的“急先锋”。学校副校长在学校工作中,有时要有充当“急先锋”的意识、能力和准备。
学校工作总会出现矛盾,有利益带来矛盾、有观点带来矛盾、有情绪带来矛盾、有认知带来矛盾、有岗位带来矛盾,等等。有矛盾,会困惑;有矛盾,得不到很好化解,就成了问题。解决矛盾的方式很多,其中,需要“和事佬”。“和事佬”不是“到江湖”,也不是“和稀泥”,而是充当解决矛盾的“台阶”与“工具”。
任何工作都有台前幕后,好多人都喜欢台前工作,不喜欢幕后工作。幕后工作包括方方面面,其中,“打扫战场的断后”工作,更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尤其是管理者和专业人士,认为这是没有必要或没有技术含量工作。学校也好,团队也罢,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做,而且还要做的有效而专业。
建议八
做校长事业的合伙人。
副校长与校长(含书记)不仅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更是自己事业的合伙人。
副校长只有真正与校长成为事业合伙人,副校长才能真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够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借助岗位职能,帮助校长完成办学治校的目标。
笔者曾经用“教育合伙人”来形容家校合作,现在统一称之为家校协同育人。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或称之为学生)过程中,好似开了一家股份公司,家长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和终身持股人,学校或教师是公司CEO、阶段持股人,家校之间是“教育合伙人”。
笔者对“教育合伙人”理念,进行更深思考,从原来“家校关系”,拓展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再到学校管理者之间关系、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关系等教育主体之间关系。其实,“教育合伙人”还可以延伸至教育各因素之间关系,如:课本与课堂关系,课本、课堂、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师、评价、课堂、教研与场景关系,等等。
建议九
有做校长的想法与准备,没有抢校长岗位的“狼子野心”。
“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有点绝对,尤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在物质相对发达,资源相对丰富,社会治理法制化,民众相对自由,文化相对多元等条件下。
副校长是学校离校长最近的岗位,也是学校诸多岗位,最有可能成长为校长的岗位和人选。副校长要有成长为校长的想法,并为此做好专业、管理、心理、资源等方面准备。
副校长无论是有没有想做校长想法,都要从内心到言行,不可以有“抢岗位”的意识,更不可以有“赶人”的想法与做法,如果这样,无论是“道德”“规范”“舆论”“程序”等方面,都不允许,也是受人指责与唾弃。
副校长无论是面临具体工作问题,还是学校发展需要,以及本人成长客观需求,都需要价值、目标、策略、范畴等方面学习与成长,以上9条建议,只是副校长学习与成长路上的某一方面。
《重构教育生态 区域教育生态与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本书试图以融合的视域,寻找教育健康发展真正“关键”的要素。作者认为无论是课堂、课程、评价、队伍等方面的变革,还是中考、高考、治理方式改革,其实都是部分的改变,还不足以为教育带来质的发展。教育要发生真正的改革,应从教育生态构建出发。
重构教育生态,是教育发展的真正“要素”,教育生态优化,方能夯实教育发展之道。本书从不同主体,不同内容思考教育生态重构,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理性思考,扎根于实然的教育生态,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深层次的启发。
长按或微信扫码
跳转小程序
《做有温度的教育》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做”出来的,是真正的“做”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长按或微信扫码
跳转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