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教育焦虑”的网络信息需严查

美羊羊10小时前精彩生活2

近年来,针对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教育等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然而,部分教培机构借炒作“教育焦虑”牟取利益的行为仍然存在。专家表示,应加强监管,从严整治。

警惕诱导“套路”,切莫被割“韭菜”。“5升6的数学才七八十,那暑假你不跟我学你还能跟谁学呢?”“如果小学数学连97都到不了,听我一句劝……”劝什么呢?当然是劝人赶紧购买教辅书籍或网课,似乎行动晚了,就让孩子错过了将来读名校乃至“清北”的机会,输在了“起跑线”上。暑假频频出现的这类短视频,大都开辟了购买窗口,链接。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则“初中全科专属学情诊断规划”的广告,报名费仅为1元,付款后立即弹出“添加助教老师”的页面,添加成功后老师先是送上一波福利,免费提供各学科资料,经过几天交流后,就开始推销所在培训机构的“清北‘学霸班’”,称其为市面上“能接触到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如果发现家长还在犹豫,“轰炸”模式就会开启,什么“‘学霸班’报名即将结束”“‘学霸班’最后一天补录”等等,让深陷焦虑的家长在多达几万元的线上补习费前更加焦虑,有的忍痛做了“韭菜”。

违规培训牟利,应当严加查处。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教育类广告宣传设置了明确禁区,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对教育、培训效果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内容。“暑假不预习,开学就跟不上”“跟我学就能提高多少分”等话术设计,虽然刻意规避了直接保证,但通过心理暗示制造培训效果的承诺同样也是违法行为。中办、国办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迅速,但各类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课还没上完,机构就卷款‘跑路’”的案例时有发生。无论从落实中央精神、法律规定,还是巩固“双减”成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关部门都要对顶风作案的培训机构严加查处。

贩卖“教育焦虑”的网络信息需严查

遵循教育规律,切忌揠苗助长。任何事物都有规律、都应遵循,教育和孩子成长也是如此。假期违规学科培训严重违背规律,无助孩子成长。其一,加重学业负担,破坏学习生态。假期本应让学生调整身心、充分休息、发展兴趣,但违规补训通过超前教学、重复刷题等方式挤压休息时间,导致学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还可能引发厌学情绪,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恶性循环。其二,危害身心健康,阻碍全面发展。过度培训剥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育锻炼和艺术体验的机会,容易引发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焦虑抑郁等问题。缺乏自主探索与情感体验的填鸭式教育,还会抑制创造力与社交能力的发展。其三,加剧教育焦虑,扭曲教育本质。违规培训营造“抢跑”假象,助长功利化倾向,使教育异化为分数竞争,背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学校设置寒暑假,绝不是为了加重学习负担,否则就与假期的本意背道而驰。唯有遵循规律、尊重成长节奏,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下一代。

相关文章

别让押题预测扰乱备考环境

别让押题预测扰乱备考环境

随着高考临近,模拟押题卷市场热度居高不下。市场上试题种类繁多,价格参差不齐。相较售价几十元的模拟试卷,一些试卷打出“预测”甚至“押题”的名号,价格便飙升至三四百元。眼下,名师和AI预测押题齐上阵……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