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禾主打高端院子系豪宅受追捧,资产却被大量查封拍卖,为什么
前言
谁曾想,曾连续两年跻身房产20强的泰禾集团,今天居然会“暴雷”。
公司总负债已高达1881亿,旗下资产不断遭到查封冻结,资金链断裂,泰禾集团最终只能宣布退市。
然而,当董事长黄其森被留置时,才揭开了这场“暴雷”背后的真正原因,从行业龙头到一夜陨落,泰禾集团究竟哪一步走错了?
泰禾的“黄金时代”
要理解泰禾的兴衰,必须先读懂它的灵魂人物——黄其森。
1965年出生的黄其森,是福建闽清人。
他的人生起点,堪称“神童”级别:15岁便考入福州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福建分行工作。
在体制内安稳工作十余年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90年代末中国房地产起步的浪潮。
1996年,31岁的黄其森毅然辞职,拿出多年积蓄,在福州创办了“泰禾集团”的前身——福建中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彼时,全国房地产市场尚在萌芽阶段,而黄其森却已提出“院子系”高端产品理念,主打中式园林与高端住宅,迅速在福建本地打响口碑。
真正让泰禾走出区域、走向全国的关键一步,是2002年拿下北京大兴地块。
这一决策极具前瞻性,彼时北京房价尚未起飞,泰禾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土地,并打造出“泰禾·中国院子”这一标杆项目,一举成名,被誉为“中国十大豪宅”之一。
此后十余年,泰禾在全国快速复制“院子系”产品,布局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等一二线城市,凭借高品质设计和精准定位,赢得了高端客户群体的青睐。
2017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2018年更是达到1300亿元,连续两年稳居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前20位。
黄其森本人也以200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福建地产界的代表人物。
他曾豪言:“泰禾的目标,是三年内冲击2000亿销售额。”一时间,风光无两。
泰禾的崛起,离不开其独特的“三高”战略:
高杠杆融资,泰禾大量依赖银行贷款、信托、债券、理财产品等外部融资渠道,资产负债率常年维持在85%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70%)。
通过“拿地—快速开发—预售回款—再拿地”的模式,在短短几年内在全国布局超过50个城市,项目总数超100个。
高溢价品牌定位,主打“高端中式豪宅”,以“院子系”为核心IP,塑造品牌溢价,吸引高净值客户。
这种模式在房地产上行周期中极具爆发力。
2015年至2018年,中国楼市持续升温,泰禾借势迅猛扩张,销售额年均增速超过50%。
资本市场也给予积极回应,泰禾股价一度冲高,市值突破千亿。
然而,这一切的繁荣,建立在一个极其脆弱的基础之上——现金流的高度依赖与债务的持续累积。
从“千亿负债”到“退市警告”
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
随着国家“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加码,金融监管趋严,房地产融资渠道全面收紧。
泰禾赖以生存的“借新还旧”模式难以为继。
2020年,泰禾首次出现债务违约,一笔15亿元的公司债未能如期兑付,引发市场震动。此后,违约事件接踵而至:
2021年,泰禾逾期未偿还债务超300亿元,2022年,公司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多个项目停工,业主维权频发;
2023年7月,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泰禾集团正式从深交所退市,成为A股房企退市潮中的又一牺牲品。
更令人震惊的是,退市并未带来转机,据2024年财报显示,泰禾集团总负债高达1881亿元,而总资产仅约1647亿元,资不抵债已成定局。
其中,超过65%的资产被法院查封或冻结,包括土地、房产、股权等核心资源。
2025年8月22日,泰禾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黄其森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这记“重拳”彻底击碎了市场最后一丝幻想,据证监会初步调查,泰禾集团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存在多项重大违规行为,
隐瞒重大诉讼未披露,公司涉及多起金额巨大的债务诉讼,标的额累计超百亿元,但未按规定及时公告,严重误导投资者;
财务造假嫌疑,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等方式粉饰财报,掩盖真实负债水平;
资金挪用与利益输送,部分募集资金未用于指定项目,存在流向关联方或个人账户的嫌疑。
此前,2022年黄其森就曾被公安机关短暂带走协助调查,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是“配合调查”,但如今看来,问题早已深埋。
证监会最终对泰禾集团及相关责任人处以合计1740万元罚款,并对黄其森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然而,对于1881亿的债务黑洞而言,这点罚款不过是杯水车薪。
资产拍卖
为偿还债务,泰禾不得不开启“卖卖卖”模式。
该大厦原估值约9亿元,最终以6.6亿元被上海舜晟集团低价拍下,折价近27%。这不仅是一次资产缩水,更是一场品牌价值的崩塌。
此后,泰禾在全国多地的项目陆续被处置,北京“泰禾丽春湖院子”部分地块被国资接手;
南京、苏州多个在建项目停工拍卖;
据不完全统计,泰禾已累计拍卖51套高端房产,总面积超1837平方米,但仍无法填补债务缺口。
有业内人士指出:“泰禾的资产虽然优质,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接盘者寥寥,大多只能低价甩卖,形成‘越卖越亏、越亏越卖’的恶性循环。”
黄其森的陨落,令人唏嘘,他曾是福建商界的骄傲,是“院子系”美学的缔造者,是敢于喊出“2000亿目标”的野心家。
但最终,他败给了自己的贪婪与时代的变迁。
泰禾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倒下的房企,从恒大、融创到阳光城、蓝光,一批曾叱咤风云的地产巨头相继陷入危机。
未来,中国房地产将进入“存量时代”和“品质时代”:
结语
泰禾的兴衰,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史,再辉煌的成就,若建立在泡沫之上,终将随风而逝。
黄其森的“院子梦”碎了,但留给行业的教训却无比深刻——企业经营,不能只靠野心与口号,更需要稳健的财务、透明的治理和对市场的敬畏。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如今,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然落幕,而属于理性、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白银时代”,才刚刚开始。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