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奖金没有我,我没闹,回家睡觉关机,次日开机接到老板电话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听说了吗?楼下人事部那张刚贴出来的红纸。”
“什么红纸?”
“就那张……算了,你别问了,等会儿开完会,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有好戏看了。”
那声音压得很低,像两片枯叶在墙角摩擦,带着一种干燥的、幸灾乐祸的脆响。
空气里弥漫着中央空调吹出的陈腐暖气,混合着打印机墨粉的微甜气味,一切都显得那么寻常,又似乎在酝酿着一场无声的风暴。
01
南方的冬天总带着一股黏腻的湿气,像一块永远拧不干的抹布,贴在人的皮肤上。星途科技的办公楼里,中央空调把这股湿气烘烤成一种沉闷的暖流,在格子间里缓缓流动,催生着困意和一种无端的焦躁。
年末了,公司的核心产品“星图”在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冲刺开发后,终于要上线新版本。每个人头顶都悬着一根绷紧的弦,一头连着即将到手的年终奖,另一头连着产品上线后未知的命运。
这根弦在上线前一天的下午五点,毫无征兆地断了。
一个致命的bug像幽灵一样毫无征念地冒了出来,所有测试用户的登录请求都被后台无情地驳回,返回一个冰冷的错误代码。消息传到技术部,整个部门瞬间像被泼了一盆冰水,刚刚还弥漫着的轻松气氛瞬间凝固。
老板张诚的咆哮声隔着两道玻璃门,从他的CEO办公室里穿透出来,像闷雷一样在每个人的头顶滚过。
王浩,作为这次版本迭代的项目负责人,此刻正站在张诚的办公室里,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衬衫被汗水浸湿了一块,紧紧贴在后背上。
“张总,您放心,问题不大,就是个小小的逻辑冲突,我马上带人解决,保证今晚十二点前搞定!”
他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唾沫星子溅在张诚那张巨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张诚的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用手指敲着桌面,每一声都像砸在技术部众人的心上。
“我不要听你保证!我要结果!明天早上八点,如果产品不能准时上线,你们技术部所有人都给我卷铺盖滚蛋!”
王浩从张诚办公室出来,脸上那副自信的表情已经垮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的狰狞。他召集了所有核心程序员,围在会议室的白板前,唾沫横飞地分析着,画出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逻辑图,提出一个又一个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解决方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会议室里的烟味越来越浓,外卖盒堆在角落,像一座小小的垃圾山。然而,那个bug如同一只狡猾的泥鳅,任凭他们撒下多大的网,总能从意想不到的缝隙里溜走。
整个技术部都被卷入了这场风暴,除了林默。
林默的工位在最靠窗的角落,像一块被遗忘的礁石。他没有参与会议室里那场越来越混乱的讨论。
从问题出现的那一刻起,他就坐在自己的电脑前,一行一行地审阅着代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移动得非常缓慢,几乎没有声音,只有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像一条沉默的河流,倒映着他那张毫无表情的脸。
他周围的同事们来来往往,焦急地打电话,激烈地争论,没有人注意到他。他就像这间办公室里的一台服务器,安静地、持续地运行着,处理着海量的数据,却从不发出任何声响。
李娜端着一杯咖啡,走到他身边,用手肘轻轻碰了碰他。
“喂,你不去帮忙吗?王浩快把服务器搞炸了。”
她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
林默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他在南边,根在北边。”
李娜没听懂,还想再问,就被王浩的一声怒吼叫走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有空喝咖啡!快去看看用户反馈日志!”
时间指向凌晨三点。会议室里已经没了声音,几个程序员趴在桌子上,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绝望。
王浩的头发像一丛被狂风蹂躏过的杂草,双眼布满血丝,嘴里反复念叨着“不可能,这不可能”。张诚已经回了家,但每隔半小时就会打来一个电话,每一次的语气都比上一次更加冰冷。
02
就在这时,林默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行代码,然后按下了回车键。他打开测试页面,输入账号密码,点击登录。
页面流畅地跳转,用户后台的界面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
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只有几盏路灯在湿冷的空气中散发着昏黄的光。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向已经快要崩溃的王浩瞥去一眼。
他只是拿起自己的外套,关掉电脑,像往常一样,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办公楼。他离开的时候,公司的清洁工刚刚提着水桶走进来,两人擦肩而过,谁也没有看谁一眼。
第二天早上九点,技术部晨会。所有人都顶着黑眼圈,气氛压抑。
张诚铁青着脸坐在会议室首位。
王浩却一反昨夜的颓丧,精神焕发地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
“张总,各位同事,经过我们团队一夜的奋战,终于在凌晨四点钟,由我亲自定位并修复了那个隐藏极深的bug!现在产品已经可以正常上线了!”
他把“我亲自”三个字咬得特别重,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光辉。
张诚的脸色由阴转晴,他站起来,用力拍了拍王浩的肩膀。
“好!很好!王浩,你又一次在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没有让我失望!这个月的绩效,我给你记头功!”
会议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林默坐在角落里,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只有李娜,在掌声中皱起了眉头,她看了一眼意气风发的王浩,又看了一眼角落里沉默的林默,眼神里充满了不解和一丝鄙夷。
会议结束后,李娜在茶水间截住了林默。
“功劳又被王浩抢了,你就一点都不生气?”
林默正在接水,饮水机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他看着杯子里的水被慢慢注满,然后才抬起头,平静地说:
“产品能上线就行。”
那年春天,公司产品的用户增长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后台收到的最多的反馈就是“加载速度太慢,像老牛拉车”。张诚对此很不满,在周会上用手指敲着桌子,要求技术部在一周内拿出优化方案。
这个任务,自然又落到了“屡建奇功”的王浩头上。王浩欣然领命,花了两天时间,炮制出一份长达五十页的PPT。
PPT做得极其精美,各种酷炫的动画效果,复杂的架构图,还引用了许多时下最流行的技术名词,比如“分布式缓存矩阵”、“异步非阻塞I/O模型”、“多级CDN加速网络”等等。他在方案里详细描述了自己将如何带领团队,进行一场“史诗级”的系统重构,并预计将投入三百个工时。
这份方案被打印成厚厚的一本,用精致的铜版纸,散发着油墨的香气,摆在了张诚的办公桌上。
与此同时,林默也提交了一份方案。他的方案只有三页A4纸,用最普通的宋体字打印,没有图表,没有动画,只有清晰的代码块和逻辑分析。
他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核心数据表的查询逻辑写得非常冗余,并且一个被频繁调用的底层算法存在效率缺陷。他的方案很简单:重写几条SQL查询语句,优化那个核心算法。
预计工时:八个小时。
张诚把两份方案放在一起看。王浩那份厚重的、看起来“技术含量”极高的方案让他频频点头,感觉这才是解决大问题的样子。
而林默那份薄薄的、简单到甚至有些寒酸的方案,让他皱起了眉头。
“这个林默,是不是在敷衍我?”
张诚拿起那三页纸,对着技术总监说:“这么大的性能问题,八个小时就能搞定?他当我是傻子吗?你看王浩这个,这才是专业的态度,这才有技术深度!”
于是,林默的方案被随手扔进了角落的文件柜,再也无人问津。王浩的“史诗级”重构项目正式启动。
技术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加班,会议室的白板上画满了各种看不懂的架构图,王浩每天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嘴里念叨着各种高深的技术术语,仿佛一位正在指挥一场宏大战役的将军。
半个月后,新版本上线。结果,用户的反馈如潮水般涌来——加载速度没有任何明显改善,甚至在某些时段比以前更慢了。
张诚把王浩叫进办公室,把一沓打印出来的用户差评摔在他脸上。
“这就是你说的史诗级重构?三百个工时,就给我换来这个结果?”
王浩捡起地上的纸,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开始找各种理由搪塞:
“张总,这是因为最近用户流量增长太快,服务器压力大……而且,系统重构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阵痛期’……”
张诚虽然不懂技术,但也知道这是借口,气得说不出话来。
林默从头到尾没有参与这场闹剧。他也没有去向张诚解释什么。
在后续的日常代码维护中,他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悄悄地、一点一点地,用自己的方法修改了那些他认为有问题的代码模块。他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就像一个高明的修表匠,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将一块走时不准的旧表,慢慢校准。
那些被他修改过的模块,加载速度悄然提升,但因为只是局部优化,并没有在整体上产生颠覆性的效果,所以也未曾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夏天的时候,公司接洽了一个重要的大客户,一家国内知名的快消品牌。对方希望在“星图”产品的基础上,定制一套符合他们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个性化功能。
这个项目如果能拿下,不仅意味着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对“星途科技”品牌价值的巨大提升。
负责技术对接的,还是王浩。
03
王浩带着两个下属,和客户那边开了几次会,每次都把胸脯拍得山响,承诺客户的所有需求都能“完美实现”。但真到了开发阶段,问题就暴露了。
王浩只懂得按照客户提出的表面需求去修改界面、增加按钮,却完全无法理解客户业务流程背后的深层逻辑。他改出来的东西,要么功能不稳定,要么操作流程极其别扭,根本无法在客户的实际工作场景中使用。
几次三番下来,客户的耐心被耗尽了。对方的项目负责人直接给张诚打了电话,语气强硬地表示,如果“星途科技”的技术团队还是这种水平,他们将立即终止合作,并考虑追究前期投入的损失。
这个电话让张诚如坐针毡。他立刻下令,技术部所有人都必须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务必在下周之前,给客户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在与客户的视频会议上,技术部的人坐了一排。王浩还在滔滔不绝地解释着自己的方案有多么“先进”,客户那边的几个人脸上已经写满了不耐烦。
轮到林默发言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于表态。他先是沉默地听了将近半个小时,听客户详细描述他们的工作流程,他们的痛点,以及他们对这套系统的真正期望。
然后,他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没有一句废话。
他没有谈论复杂的技术架构,而是用客户能听懂的语言,复述了一遍他们的业务场景,并指出了几个他们自己都未能清晰表达的潜在需求。接着,他结合产品的现有技术框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巧妙地绕开了一些需要大规模开发的功能,通过对几个核心模块的逻辑重组和接口调整,既能完美契合客户的个性化流程,又保证了整个产品的稳定性和后续的可扩展性。
当林默说完,视频会议那头沉默了足足有十秒钟。然后,客户的项目负责人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
“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就是想要这个!这位……这位林工,你太专业了!你完全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会议结束后不到半小时,客户的电话就打到了张诚的手机上。
“张总,恭喜你啊,你们公司真是藏龙卧虎!今天开会,你们技术部有个叫林默的同事,简直是专家!他提的方案,完美解决了我们的所有难题!以后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就由他来直接跟我们对接!”
当时张诚正在接待另一批访客,周围人声嘈杂。他一边应酬,一边接电话,只模糊地听到了“专家”、“解决了”、“很满意”之类的词,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至于那个“林默”的名字,就像一颗投入水中的小石子,在他脑海里激起了一丝微不足道的涟漪,随即就消失不见了。他敷衍地应了几声“好好好,没问题”,便挂了电话。
事后,王浩趁机向张诚汇报:
“张总,客户那边的问题搞定了。主要还是我前期跟他们反复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会上大家集思广益,才有了这个结果。客户可能太激动了,把谁的名字记错了也说不定。”
张诚正为这桩生意失而复得而高兴,也没心思去深究一个名字的细节,挥挥手说:
“行了,这事你跟到底,别再出岔子就行。”
秋天,部门里来了一个刚毕业的新员工,叫小赵。小赵被分配去开发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或许是经验不足,或许是压力太大,他写的代码漏洞百出,不仅拖慢了整个项目的进度,还在一次测试中,导致了开发服务器的短暂崩溃。
王浩作为项目负责人,把小赵叫到办公室,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一份代码审查报告摔在他桌上,用手指着他,声色俱厉地训斥:
“你是怎么搞的?写的是什么垃圾代码!你知不知道因为你一个人,整个团队都要陪你加班?你要是没这个能力,就早点说!”
小赵是个脸皮很薄的年轻人,被这么一通当众羞辱,脸涨得通红,眼圈也红了,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围的同事都低着头,假装在忙自己的事,没有人出声。
04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下班了,只有小赵还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对着满屏幕的错误提示发愁。办公室的灯关了一半,显得空旷而冷清。
林默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小赵身边,拉了张椅子坐下。他没有说任何安慰或者指责的话,只是指着屏幕说:
“把你的代码逻辑给我讲一遍。”
小赵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带着哭腔,结结巴巴地开始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林默安静地听着,时不时地打断他,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指出某段代码可能存在的风险。
他的语气始终很平淡,但每一个问题都问在点子上。
从代码的规范,到变量的命名,再到算法的效率,林默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点一点地帮小赵梳理着混乱的思绪。他没有直接动手帮小赵改,而是引导他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那个晚上,林默陪着小赵,一直待到深夜。当小赵终于在林默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模块的重构和调试,他站起身,对着林默深深地鞠了一躬,声音哽咽:
“林哥,谢谢你,我……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林默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不用了。刚开始都这样,以后多看,多想,多写,自然就好了。把能力提上去,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天,小赵想在部门晨会上公开感谢林默,被林默阻止了。这件事,除了小赵自己,就只有偶尔路过看到了这一幕的李娜知道。
李娜又一次找到了林默,靠在他的隔板上,叹了口气:
“林默,你到底图什么?你做的这些事,功劳被别人抢,苦劳被别人占,现在连人情都不要。领导看不见,同事不知道,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林默正在用一块软布,仔细地擦拭着自己的显示器屏幕,他擦得很慢,很认真,仿佛那不是一块屏幕,而是一件珍贵的瓷器。擦完后,他抬起头,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说了一句和上次差不多的话:
“把事情做好就行了。”
05
年终奖发放的日子,终于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到来了。
下午三点,人事部将一张巨大的红纸,贴在了一楼大厅最显眼的公告栏上。红纸上用加粗的宋体字,打印着所有获得年终奖员工的姓名、部门和金额。
整个公司的人都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从各个角落涌向大厅。
公告栏前人头攒动,惊叹声、羡慕声、小声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粥。
“哇,销售部的冠军拿了三十万!”
“你看王浩,技术部的,十五万!全部门最高!听说他今年力挽狂澜好几次呢。”
“李娜也有八万,不错不错。”
技术部的人也都围在那里,兴奋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互相拍着肩膀道贺。林默被人群挤在外面,他没有往前凑,只是安静地等着。
等前面的人渐渐散去,他才走上前。
他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张红纸。销售部、市场部、产品部、行政部……然后是技术部。
他看到了王浩的名字,后面跟着一个刺眼的“150,000”。他看到了李娜的名字,看到了小赵的名字,甚至看到了几个刚入职不久的实习生的名字。
他把名单看了三遍。
从头到尾,没有“林默”这两个字。
仿佛这个人,在星途科技这一年的功劳簿上,被彻底蒸发了。
周围有同事注意到了他,好奇地凑过来问:
“林默,你奖金多少啊?藏着掖着干嘛?”
林默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他只是把目光从那张鲜红的纸上移开,平静地回答:
“可能名单还没更新完吧。”
他说完,就转身离开了。他没有去人事部质问,也没有去找张诚理论,更没有在同事面前流露出丝毫的抱怨或愤怒。
他回到自己那个靠窗的角落座位,像往常一样,打开代码编辑器,继续完成下午剩下的工作。他的手指依旧在键盘上平稳地敲击着,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与他无关的幻觉。
下午六点,下班时间到了。他关上电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和往常一样,第一个走出了办公室。
他穿过喧闹的街道,挤上拥挤的地铁,回到自己那个小小的出租屋。
他没有开灯,在黑暗中坐了一会儿。然后,他拿出手机,长按了关机键。
屏幕亮起,然后彻底熄灭,变成了一块冰冷的黑色玻璃。
他把手机扔在沙发上,走进浴室,打开花洒,任凭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自己的身体。他想,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夜晚,把脑子里那些纷乱的代码、bug和那张刺眼的红纸,都暂时冲洗干净。
06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了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斑。林默睡到自然醒,感觉身体里积攒了一年的疲惫都消散了不少。
他伸了个懒腰,走到客厅,拿起了沙发上的手机。
他按下了开机键。
手机屏幕亮起,熟悉的开机动画过后,整个机身开始疯狂地振动,尖锐的提示音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密集地、不间断地涌了出来。
屏幕上跳出一条又一条的系统通知。
【您有 18 个未接来电,来自“张总”。】
【您有 12 个未接来电,来自“张总”。】
【您有 5 个未接来电,来自“人事部-HR”。】
【您有 15 个未接来电,来自“张总”。】
【您有……】
林默看着那一连串的通知,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滑动屏幕,通知栏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他数了一下,从昨晚十点到今天早上八点,未接来电的总数,不多不少,正好五十个。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那个在年终奖名单上遗忘了他的老板,张诚。
发生了什么事?
他心里的疑惑刚刚升起,手机就再次剧烈地振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正是“张总”那两个字。
他犹豫了一下,划开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了张诚的声音,那是一种他从未听过的,混合着极度焦虑、恐慌,甚至还带着一丝明显讨好的音调。
“林默!我的天,你终于开机了!你可算接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