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家长慌了!新学期练习册突然消失,真相却让人意外…
今年开学季,深圳家长群炸锅了——孩子的书包轻了,练习册没了,老师不改作业了?
一条“严禁额外教辅进校园”的新规,让不少爸妈连夜焦虑:“这是要全靠家长自己卷?”“没钱请家教怎么办?”“考试怎么办?学一粒沙,考撒哈拉?”
但,政策真的这么“一刀切”吗?
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同!
开学没发练习册?家长集体懵了
8月31日,一位深圳三年级家长发帖说:
“这学期只有7本课本+2本英语本,比往年少了好几本,连《知能训练》都没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原来,今年深圳严格执行新规:
禁止学校额外征订教辅或试卷
教师不得推荐、批改、讲解校外教辅
连学生自己买的练习册也不能带进校门
家长急疯了:
“以前靠老师统一讲,现在全靠自己?”
“低年级还能教,高年级我真不会啊!”
“有钱的请一对一,没钱的干瞪眼——教育差距这不是越拉越大吗?”
️别被带节奏!三大误区一次说清
仔细看文件才发现——很多家长,被网络传言误导了!
误区1:没有练习册=没有统一教辅?
真相:免费教辅正在路上,全省统一配!
广东教育厅早在7月就发文:
小学:同步练习+寒暑假作业,全部免费提供
初中:9科同步练习+假期作业+考试辅导,2个版本可选
高中:学校自主选订,同步练+考试辅导都有
深圳教育官微也最新说明:9月5日起免费教辅陆续发放!
所以不是“没了”,是“迟到了”,而且不用花钱!
误区2:“老师再也不改作业了?”
真相:不改的是“校外违规练习”,课堂作业照常批改!
政策针对的是“违规推销、滥用校外教辅”,不是所有作业!
课堂练习、教材配套、教育局统一发的——老师该改照样改!
误区3:“教得简单考得难?三拨人各干各的?”
真相:教基础、考能力,本来就是教育规律!
“教和面,作业擀面,考试做包子”——没毛病!
教材打基础、教学教方法、考试考运用,这才是健康的学习路径。
而且教材编写、教学、命题不是完全割裂的,很多教师也参与命题研究。
政策背景:国家出手整治教辅乱象
深圳这一次,不是突然袭击,而是全国减负行动的延续: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过去教辅太!乱!了!
有些学校通过家委会变相强制购买,重复刷题、书包沉重、费用高昂…甚至滋生腐败。
现在广东严格评议:教辅要经过资质审核、学科组评议、委员会审议,严禁标注“义务教育教材”字样,杜绝商业广告。
深圳执行更严格:
如果一个班超过1/3学生用同一本非指定教辅,老师就要被问责!
思考:教育真的只能靠“刷题”吗?
很多家长焦虑的本质是:“不做额外练习,怎么考得好?”
但政策的方向很明确:
打破“题海战术”
倒逼课堂提质
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
与其纠结“少做了哪本练习册”,不如关注:
教育的终点,不是刷遍所有题,而是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
小编说:
政策落地需要时间,焦虑可以理解。
但也不必过早恐慌——免费教辅还在发,老师照样改作业,考试依然会科学设计。
也许,这是一个机会:
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不靠重复刷题,而靠理解与运用
不靠校外加码,而靠课堂高效
不靠焦虑内卷,而靠习惯和能力
深圳的教育改革,正在摸索一条新路。
我们不妨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也不被过度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