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防线告急,小米誓要挖穿格力护城河?
格力迎来强劲对手!
小米2025年Q2财报显示,智能大家电业务增长势头生猛。第二季度,小米智能大家电同比增长66.2%,远超雷军频繁站台的汽车、手机等业务。
而就在前几日,围绕“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的话题,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等“口水战”引起轩然大波。
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文字游戏的背后,其实是老牌龙头与“新贵”的地位之争。
事实上,小米与格力“恩怨”已久。
过去十余年间,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时常被提及。这不仅是两家企业的较量,同时也是各自代表的互联网“新物种”与传统制造业的交锋。
小米攻入大家电市场“腹地”
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由小米盒子、智能音箱、小米电视逐渐拓展至电风扇、空调、洗衣机等品类。
2019年是小米智能家电业务转折点,小米成立大家电事业部,在产品、架构、定位上完成布局。实施“手机+AIoT”的双引擎战略后,大家电成为小米AIoT业务的核心板块。
从2021年前后起,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开始起飞。小米财报披露,2021年空调、冰箱、洗衣机产品发展强劲,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0%。
当年小米全球智能空调出货量超过200万台,同比增长超70%,米家新风空调系列在京东及天猫线上渠道新风空调品类连续9个月累计销量排名第一。
此外,小米智能电视在全球电视大盘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全球出货量约1200万台,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5%。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小米电视在大陆出货量连续3年稳居第一,全球电视出货量稳居前五。
2024年,小米将业务架构调整为手机与AIoT、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两大板块。这年底,小米智能家电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其中,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50%;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30%;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三大主要产品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到2024年底,小米空调、智能电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智能门锁6大核心品类,完成送拆装一站式服务升级,已覆盖全国2898个区县。
到今天来看,小米大家电产品早已成为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2024年8月,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与美的集团沟通时曾豪言:三年内,小米大家电要成为中国前三(后卢伟冰澄清目标时间为2030年)。从中不难看出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的野心。
回溯小米大家电发展过程,亿欧认为,小米大家电产品得以快速崛起,至少有四大原因:
一是初期采用ODM模式,通过“贴牌”方式极大降低了生产阻力;
二是主打线上销售,线上渠道是小米的强项,依托广告营销和在社交媒体建立的品牌影响力,将大量“米粉”转化为了实际用户;
三是用生态思维做产品,符合年轻人审美。这与传统家电厂商推出单一产品不同,小米大家电专注于智能家居生态,将空调、洗衣机等产品视为全屋智能的“一子”,起到有效的联动作用,且产品设计更加符合年轻人审美需求;
四是汽车业务带来极大的品牌助力,尤其是一些线下门店,成为展示小米“人车家”生态的极佳场景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正在加大自研力度,在武汉落地了智能家电工厂,这将进一步提升“冰空洗”产品全栈自研实力,推动小米深入到家电制造领域。
格力迎战,老牌龙头与新贵“恩怨”已久
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的崛起,势必影响传统家电厂商竞争格局。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曾多次“炮轰”大家电行业创新力不足,而且存在各种定价乱象,小米就是要打破信息不对称。
在近日财报电话会上,卢伟冰称“价格战比较激烈,很多老大哥对我们比较重视,下起手来也不是很轻,但小米抗住了价格战的冲击。”
卢伟冰所说的“老大哥”,指向耐人寻味。
事实上,此次小米与格力的“口水战”只是一次小“浪花”,在小米大家电业务持续攀升的过程中,与格力的摩擦如影随形。
此前,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更是被广泛传播。2013年12月,在一档颁奖盛典上,雷军提出如果小米营收在五年内超过格力,董明珠将输他一块钱,董明珠则豪言将“赌注”提高至10亿元。
如今来看答案已经很明晰。据小米财报披露,2018年,小米实现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同期,格力实现营收1981亿元,同比增长33.61%。
乍一看是格力赢得了赌局,但数据很有意思,格力仅以232亿元的微弱优势“惨胜”。接着第二年,即2019年,小米营收同比增长17.67%达到2058亿元,成功反超格力。当年格力营收仍为1981亿元,同比仅增长0.02%,并未突破2000亿大关。
回头看这场赌局,事件背后反映的现象让人深思。
2013年时,格力稳居空调行业霸主宝座,营收超过1200亿元,但彼时小米作为互联网“新物种”,仅成立三年,与格力存在巨大差距,很难想象小米会在短短几年内超越格力。
从本质上看,两家企业的竞争,其实更是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新业态的碰撞,小米以高性价比、企业家IP、粉丝经济等颠覆式创新冲击着传统家电产业。
小米凶猛,格力地位不保?
现在的问题是,小米不仅总营收已远超格力,在大家电业务上也在不断抢地盘,一步步蚕食格力等传统家电厂商的市场份额。
与美的、海尔相比,格力营收结构相对单一,空调是营收“主力军”,因此受市场波动影响也更大。在小米大家电冲击之下,格力首当其冲。
事实上,格力面临的压力在财务上已有显现。2024年,格力实现营收1900.38亿元。其中,消费电器营收1485.60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78.54%,同比下滑4.29%。
要知道,格力消费电器业务下滑是出现在国补、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倘若抛开政策扶持,格力消费电器产品的处境可能会更艰难。
反观小米,2024年,小米实现营收3659亿元。其中,手机与AIoT业务收入3332亿元,成为集团支柱业务。去除智能手机产品,AIoT业务营收为1041亿元,同比增长30%。
小米AIoT业务主要由智能大家电、可穿戴等产品构成。根据小米披露,2024年小米智能大家电业务同比增长了56.4%。也就是说,小米大家电在行业大盘低迷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
与格力对比来看,从数据上判断,小米大家电业务增长动力较强,且发展势头并未停滞,而格力的消费电器尤其是空调产品则增长乏力,出现下滑迹象。
在家电市场,空调产品利润高、渗透率相对较低,更具增长前景,成为大家电领域的核心产品。作为以空调为主业的老牌龙头,格力面临的业绩压力已经相当严峻。
当前,格力的多元化、国际化尚未成熟,还要高度依赖空调等消费电器业务,这并非是一件好事。未来如何迎战小米,格力还需要下功夫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