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考考点讲练结合:文言实词

美羊羊4周前精彩生活11

#教育暑期夏令营#

文言实词

类型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又叫多义词,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别的意义。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上下文)一个词一般只有一个意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阅读中的考点之一,在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一、复习策略

首先,平时应注意整理、归纳、积累一词多义。

因为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而做读书卡片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方法。

其次,对文中的一词多义要联系上下文来仔细理解,认真分析,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词成句,联句成篇,字、词、句、章,都处在一定的有规律的关系之中。句在篇中和词在句中一样,都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要受到整体制约,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之间(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又是互相制约、互相补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因而我们可以参照上下文对词义的制约和词在句中对上下文的依存关系来确定词义。

第三,要善于进行联想迁移。

中考对一词多义的考查,往往是阅读材料来自课外,而考点来自课内的,只要沉着冷静,认真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是能够答出来的。

类型二:古今异义

一、五种情况

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2.词义缩小。某些词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缩小。

3.词义的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所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5.形同义异。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是一个双音节词,其意义不完全一样。

二、答题思路

1.理解古今异义的关键。是掌握教材中的古今异义词,因为许多省市中考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都是来自课内的。所以,在平时一定要多读多背教材的文言文,特别是那些名家名篇,要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你平时没有注意积累它,到考场上定会束手无策。

3.活用排除法。解答选择题,要学会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

类型三: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现象是中考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挖洞”。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一、常见类型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斗”与“蛇”。

2.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用法。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使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时候形容词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二、答题思路

2.结合语境确定含义

词类活用后的含义需要紧密结合上下文来确定。通过对整个句子以及前后文的理解,来明确这个活用的词在句子中具体的语义。

3.准确翻译表述

在翻译时,要把词类活用的情况准确地翻译出来。如果是名词作动词,就要翻译出相应的动词意思;如果是名词作状语,要把表示修饰的状语意思翻译出来,等等。

(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去城东十五里,望之绵亘而蜿蜒者,即黄河故道也。河北徙堤存焉。堤之两翼,居人数十家,庐舍相比,酒帘摇荡,多以染织为业。堤之南一里许,苍荫茂密如雨盖,数百柄簇拥攒挤,初疑其为松荫状,询土人则樱桃园也。堤之西,方塘百顷,菱芡交翻,芙集万本,渔人弄篱,童子戏水。往来堤上者,红白缭目,香风扑人,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堤之后有古寺,寺之后有敞亭,亭之栋有小额曰“晋刘伶先生墓①”。

亭中央供泥像二,左伯伦,右杜康②,二君时地不同,萍藻一室,其殆以酒作合乎!伯伦衣绿衣,著晋人巾,手执酒杯,侧视杜微笑,若有品论其术之妙者然。嗟夫!古今来多怪先生以酒死,吾谓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盖魏晋之际,达人君子,无方寸容身之地……而建威之罢③,人始指之曰无用,曰无实。惟无用无实而遂得以自全。予故曰:“先生非酒则一日不能生。”

(选自清·阮晋《刘伶台记》,有删改)

【注释】①刘伶先生墓:清代淮安郡有刘伶台,祭祀西晋名士刘伶。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②杜康:善酿酒,后世尊其为酒神。③建威之罢:刘伶曾任建威参军,追求无为而治,被人视为无用无实而罢免。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堤之南一里许

(4)多为之小憩而不忍去

【答案】(1)探求(2)在……之前(3)表示约数(4)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

(3)句意:堤南一里左右。许:表约数,左右;

(4)句意:大多在此稍微休息而不愿离开。去:离开。

文言实词节_文言实词综合检测_

相关文章

高校教职工,全员末位淘汰

高校教职工,全员末位淘汰

近年来,“末位淘汰”制度持续引发高校教职工群体的广泛关注。从各高校公布的相关规定来看,从专任教师到辅导员、行政人员,高校各岗位教职人员均难以置身事外。 高校教职工,全员“末位淘汰” 在今年春季学期召开...

教师退出机制真来了吗?高校应有“养懒人”的气度

教师退出机制真来了吗?高校应有“养懒人”的气度

编 者按: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师退出机制正从政策文本走向实践探索。有人担忧考核标准是否合理 —— 科研指标水涨船高,教学评价区分度模糊,“非升即走” 的压力是否会扭曲教育本质?也...

吉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系统(咨询)

吉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系统(咨询)

标题便捷高效,吉林师范大学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系统助力学子梦想起航 在信息时代,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而成人高考作为提升个人学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吉林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

校长空缺4年!985副校长,履新

校长空缺4年!985副校长,履新

近日,佛山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显示,徐向民现已担任佛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人工智能教授、博导。 自上一任校长郝志峰(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被免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职务后,佛山大...

围观了一群“学渣”妈妈聊天,我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围观了一群“学渣”妈妈聊天,我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

01 前段时间,队友接连参加了两个孩子的期中家长会。 我因为在外地出差,所以完美错过了。 我本来还想问问队友,有没有和老师详细聊聊,多了解点情况。 结果,他说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小板凳,老腰受不了,所以开...

斩断高考谣言背后的流量黑产

斩断高考谣言背后的流量黑产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工作发现,2025年全国高考期间,网传“男子为赶高考超速行驶”“考生高考作弊家长用钱摆平”等谣言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调查,目前,4名造谣网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