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减压专题讲座,为社区工作者注入“心”能量

美羊羊18小时前精彩生活3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毛启航 记者 陆芳

为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心理与压力应对能力,近日,杭州米市巷街道社工学院在大塘新村大运河幸福家园内,面向全体学员精心组织了一场题为“如何缓解心理压力——阳光心态与情绪调节”的专题学习活动。活动特邀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吴杰担任主讲嘉宾,旨在为终日奔波于基层一线、面临多元挑战的社区工作者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与指导。

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_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

讲座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吴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生动有趣的精神盛宴。整个课程围绕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系统展开。

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_

首先,吴教授从科学视角出发,为学员们明晰了“心理压力的定义”。她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和生活中的常见案例,解析了压力产生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根源,帮助大家摒弃对压力的负面标签,建立起客观、科学的认知,理解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_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

随后,课程深入阐释了“心态的力量”。吴教授通过引用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研究与实践证据,生动有力地证明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是个人幸福的源泉,更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激发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并促进身心健康。她强调,培养阳光心态是每一位社区工作者实现自我成长、高效服务居民的重要内在资源。

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_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

在实用环节,吴教授重点传授了“在高压环境下保持阳光心态的方法”。她从“情绪觉察”“情绪调控”和“情绪表达”三个维度,介绍了诸如正念冥想、认知重构、深呼吸放松、积极自我对话等一系列实操性极强的技巧。并通过现场互动练习,引导学员们初步体验如何觉察自身情绪变化,及时中断负面思维循环,从而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内在的平静与清晰。

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_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

最后,吴教授贴心分享了“阳光心态小贴士”,将这些方法浓缩成一系列可轻松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建议,如每日记录三件好事、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培养微习惯等,鼓励学员们从微小处着手,持续滋养自己的积极情绪。

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_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

本次课程远超乎一次简单的知识传授。它更是一个宝贵的平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深度交流与经验分享。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倾听、学习借鉴,感受到了来自同伴的理解与支持,凝聚了共同的职业归属感。活动有效帮助社区工作者们武装了“心理铠甲”,为他们以更加积极、饱满、坚韧的状态投身于未来的社区服务与治理工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心理基础。

_释放压力心理讲座_听心理减压讲座有感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文章

五星院校推荐 | 2025年哈尔滨音乐学院考研811中西音乐史专硕真题解析!(独家)

五星院校推荐 | 2025年哈尔滨音乐学院考研811中西音乐史专硕真题解析!(独家)

最懂哈尔滨音乐学院考研的团队 1、音乐考研心得 | 2、音乐考研心得 | 3、音乐考研心得 |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哈音全套课程) 2025年【哈音811中西音乐史】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

探访东莞首家“学习适应与心理干预门诊”,专家解读学习困难真相

探访东莞首家“学习适应与心理干预门诊”,专家解读学习困难真相

“刚开学一周,孩子就说不想上学“”写作业磨到半夜,上课走神被老师点名……”每周四上午,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坐诊的医生白吉可总能听到家长们类似的症状描述。医院门诊大楼的“学习适应与心理干预门诊”候诊区早...

长春师范大学成人高考大专考试科目

长春师范大学成人高考大专考试科目

长春师范大学成人高考大专考试科目全面解析与备考攻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成人高考成为越来越多在职人士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长春师范大学作为东北地区知名的高等学府,其成人高考大专吸引了众多考生。那么,...

特写:拥有百万年轻粉丝“网红”教授的一堂课

特写:拥有百万年轻粉丝“网红”教授的一堂课

新华社广州9月10日电 (记者郑天虹、赵紫羽)“又开学了,我也不想开学。”新学期第一课,身着一件牛油果绿Polo衫、脚踩一双运动鞋的张河清,开口第一句话就引得全场笑声。 在广州大学,公选课《中国的世界...

西藏自治区主席回应“藏语文被移出西藏高考科目”:高考科目调整,不是取消藏语文的课程

西藏自治区主席回应“藏语文被移出西藏高考科目”:高考科目调整,不是取消藏语文的课程

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会上,有记者问到,有报道称,在西藏,藏语文被移出了高考科目。对此,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嘎玛泽登表示,...

孩子最反感的十大“毒句” 你“踩雷”了吗?

孩子最反感的十大“毒句” 你“踩雷”了吗?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许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让孩子瞬间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复习状态。 那些本想激励孩子的话语,为何会变成“扫兴毒句”?如何把“毒句”转化为“金句”,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