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中·主题教研】问题的设计与解决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之五——研真题、溯教材、提效能(历史)
为更好推动学校六大教育高地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术研究兴趣,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了以“问题的设计与解决”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以具体要求问题为切入,以解决实际需要为抓手,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提炼学科本质,全面推进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7月1日,历史教研组开展了主题教研活动,本次会议由历史教研组长赵玮彬老师主持,参加活动的有学校党委书记杨天笑、副校长王忠学、林海、高二年级主任崔杰及历史组全体教师,长春市普通高中第九联盟、长春市十一高中托管校、珲春一中、珲春二中及内蒙古乌兰浩特二中历史学科部分教师同步参加网上视频直播。
主题发言
刘帅辰老师报告的题目是《以“题”溯“本”:2025年东北卷历史试题解析与教学启示》,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题本:试题背后的课标与教材”“书本:从教材文本到解题逻辑”“校本:基于‘三新’的历史教学”。
在第一部分,刘老师分析了试题的情境创设、考查内容、教材知识点以及课标要求,他谈到试题与课标关联的程度各有不同,但最终都会指向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对教材设计的理解;从分值分布上看,应该依据分值占比对纲要上、纲要下的复习合理安排时间;今年的史学理论单独成题,值得注意;最后,无论题目如何变化,考察的仍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第二部分,刘老师从教材文本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解题逻辑、如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分析历史试题。尽管一些题目的题干未涉及教材知识点,但学生解题时必须运用教材知识点进入出题人创设的历史情境,再基于日常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生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在第三部分,刘老师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掌握基础知识是我们使用教材的最低要求,培养核心素养则是使用教材的最终目的,要将教材内容当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情境。
同组点评
高二备课组长曹石老师从立足本源,以经典问题赋予试题浓郁的历史味;回归本质,让学科基本原理成为解题的金钥匙;彰显本意,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决落到实处等三个角度对2025年全国高考试题进行了点评。
他认为把握教育新发展阶段是前提,贯彻教育新发展理念是思想,构建备考新发展格局是路径,推动高考高质量发展是目的,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见真章,当好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领导点评
杨天笑书记高度肯定了本次教研成果,他认为今年高考辉煌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兢兢业业的付出。杨书记指出,高考历史是关键学科,学生们历史成绩的优异,离不开历史组教师们平日里的探索、研究与付出,希望各位老师继续延续“把每节课演变为深度阅读课”的理念,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历史组已经建立起了较完整的梯队,而学科建设本质是人的建设,学生发展的高度源于教师的专业深度,教研活动能更好的发掘学科学术深度、研究深度,有助于学科建设,因此要高度重视。
杨书记从夯实基础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搞好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阐述。一,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前,要夯实基础知识。教材是回归基础的底线要求,要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渐修顿悟,靠积累来发掘学科本质;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核心素养有清醒的理解;三,备考的根本是解决问题,这就离不开教师持续的研究探索。
最后杨书记分享了高考命题考察的五大关键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认为教师在理解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基础上,要对此进一步研究提升,这样才能更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
深耕细研,笃行致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全体教师更加深刻认识到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要树立并强化问题的设计与解决意识,不断提高解决日常教学难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