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今年高考,释放了一个残酷信号,600分,已经不再是高分

美羊羊1个月前精彩生活13

_高考残酷知乎_高考到底有多残酷

一、600分扎堆,高分段内卷升级

2025年高考成绩放榜后,一组数据让无数考生和家长陷入焦虑:

更残酷的现实是: 600分在多省已无法触达顶尖985院校的门槛。

以清华大学为例,2025年其在浙江的录取线高达698分,600分仅能报考部分中下游211院校。

二、为何600分不再是“安全线”? 1. 考试难度与评分标准的变化

2. 考生群体素质的整体提升 3. 高校录取策略的调整 三、张雪峰犀利点评:600分背后的生存逻辑

“现在600分就像当年的一本线,只是入门券。”张雪峰在直播中直言:

城市选择大于分数:“北京600分能上首经贸,河南600分可能只能选普通一本,地域决定资源天花板。”

专业壁垒决定未来:“600分学计算机,毕业能进大厂;600分学生物,可能连实验室都进不去。”

家庭背景的放大效应:“中产家庭的孩子600分能申请海外名校,农村孩子600分可能只能复读。”

他举例:河北某考生617分放弃211,选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时手握多个大厂offer;而同分考生进入某985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却面临就业难。

四、破局之道:600分时代的生存指南 1. 志愿填报的“三线法则”

案例:

2. 长期规划:600分后的“三重路径” 3. 认知升级:从“分数崇拜”到“资源争夺” 五、600分不是终点,而是新赛道的起点

2025年高考释放的信号清晰而残酷: 分数通胀时代,600分只是生存的底线,而非成功的保证。当浙江考生用600分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当河南考生用617分选择深圳大学,他们都在用行动证明: 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选择的能力与资源的积累。

正如张雪峰所言:“高考不是终点站,而是资源争夺战的起点。600分能让你上车,但能开多远,取决于你如何规划接下来的路。”

在这个内卷加剧的时代,唯有跳出分数崇拜,拥抱资源思维,才能让每一分都发挥最大价值。

相关文章

什么奇葩政策?阳光招生下,教师子女竟不能到自己任教的学校就读

什么奇葩政策?阳光招生下,教师子女竟不能到自己任教的学校就读

近日,一项阳光招生政策的最新规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据一位教师朋友反映,如今政策明确规定,教师子女不能再跟着教师在所任教学校读书,而是要按照房产所在位置来确定就读学区。 这项政策的出台,看似只是招生规...

成都又要新增一所“教科附”高中?最新消息来了

成都又要新增一所“教科附”高中?最新消息来了

近日,高新区的家长圈中流传位于中和A区的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教科附)将要新增高中的消息。 这条消息保真吗?省教科附高中地址会在哪?中和片区还有哪些高中即将投用? 首先回答第一...

名校遍地!海口江东教育,含金量爆棚!

名校遍地!海口江东教育,含金量爆棚!

海口江东新区教育,未来含金量爆棚! 先是2个月前,王者海中江东校区正式签约,给江东,给海口,甚至给海南的教育界,扔下了一枚超级核弹。 针对这件大事,楼哥全网首发一篇文章,像签约现场,海中实力,学校效果...

南金廊“核心学区房”迭代产品力,“全都要”的年度爆款来了

南金廊“核心学区房”迭代产品力,“全都要”的年度爆款来了

最近这两个月,整个社会最热的词之一,恐怕就是“高考”了。从考试到填报志愿,再到录取,关注度一直被拉满。 这场牵动千万家庭的“人生大考”,不仅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去向,更折射出中国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

锁死教师编制!这地停招小学老师

锁死教师编制!这地停招小学老师

“进一个、退一个” 鄂州对于教师编制的改革,是从2022年开始的。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管的《中国机构编制》今年2月刊登题为《坚持“三个导向” 统筹调剂教育领域编制资源》的文章。文章由鄂州市委机...

教育改革:硕士化的教师队伍,能否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教育改革:硕士化的教师队伍,能否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写在前面: 目前,教师全面硕士化尚未成为现实,但从国家的政策趋势和各地的实践来看,教师队伍的硕士化趋势已逐步显现。尤其是一些发达地区,正在通过增加高学历教师来提升教育质量。然而,要完全实现教师全面硕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