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

美羊羊2周前教育资讯7

2016年的一个秋日午后,七十岁的陈亦凡正在书房整理旧物。

女儿陈雪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

"爸,这是谁?"

照片上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笑容灿烂如阳光。

陈亦凡接过照片,手指轻颤:"一个...很久以前的朋友。"

"很久是多久?"陈雪敏锐地察觉到父亲语气中的异样。

"五十年了。"陈亦凡的声音很轻,"1967年春天,我们在火车站分别,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为什么不联系?"

"联系不上了,"陈亦凡摇摇头,"那个年代,有些分别就是永别。有些人,注定只能活在记忆里。"

陈雪看着父亲眼中的落寞,心中涌起一阵同情:

"爸,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许能找到她呢。"

"不可能的,"陈亦凡苦笑,"五十年了,人事全非。而且我连她现在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孙女陈小雨兴奋的叫声:

"爷爷!爷爷!你快来看,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东西!"

陈亦凡和陈雪对视一眼,都没想到,命运会在这个平凡的午后,掀开尘封半个世纪的秘密。

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__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

01

1966年的西伯利亚,寒风如刀。

陈亦凡站在乌拉尔工厂的大门前,呵出的白气很快就消散在空气中。

他拉了拉身上那件厚重的军大衣,心想这里的冬天比他想象中还要漫长。

作为中苏技术合作项目的工程师,十八岁的他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忱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

"同志,您就是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吗?"

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种特殊的颤音。

陈亦凡转过身,看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正朝他走来。

她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呢大衣,围着厚厚的羊毛围巾,但那双眼睛却像西伯利亚的湖水一样清澈。

"是的,我是陈亦凡。"他有些拘谨地回答,生硬的俄语让他感到不自在。

"我是娜塔莎,您的翻译。"姑娘伸出戴着羊毛手套的手,"欢迎来到我们的城市。"

握手的瞬间,陈亦凡感到一种奇异的温暖。

不是因为手套的温度,而是因为她眼中的真诚。

那一刻,雪花正好飘落在她的睫毛上,像是为这次相遇做了最好的注脚。

"您会说中文吗?"陈亦凡试探性地问。

"一点点,"娜塔莎用蹩脚的中文回答,"我在大学学过。您的技术资料,我会很仔细地翻译。"

工厂里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巨大的车床发出单调的轰鸣声。

陈亦凡在那里度过了他在苏联的第一个工作日,而娜塔莎就坐在他旁边,认真地翻译着每一份技术文件。

她的俄语很快,有时候陈亦凡跟不上,她就会停下来,用手势和简单的英语解释。

"这个单词,"她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标注,"在中文里怎么说?"

"轴承。"陈亦凡写下汉字。

"轴承,"娜塔莎重复着,发音虽然不标准,但很认真,"这个字很漂亮。"

那天下班后,娜塔莎主动提出送他回宿舍。路上雪下得很大,两人走得很慢。

"您觉得我们这里怎么样?"娜塔莎问。

"很冷,但是..."陈亦凡停顿了一下,"有些东西很温暖。"

娜塔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但脸上有了一丝红晕。

第二天,娜塔莎在翻译一份关于齿轮传动的技术文件时出了错。

她把"逆时针旋转"翻译成了"顺时针旋转",这个错误差点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

"对不起,真的对不起!"娜塔莎涨红了脸,眼中含着泪水。

陈亦凡看着她慌乱的样子,心中涌起一种保护的冲动。

"没关系,这种专业术语确实容易混淆。我们重新来一遍。"

"可是这会耽误您的工作进度。"

"工作进度可以赶,但是..."他停顿了一下,看着她的眼睛,"认识你,我觉得很值得。"

那是他第一次对她说出心里话。娜塔莎愣了一下,然后轻轻地笑了。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娜塔莎开始在翻译之余教他一些日常俄语,而陈亦凡则教她中文。

他们约定每天下班后在工厂附近的小咖啡馆见面,名义上是语言交流,实际上更像是约会。

"这个词在中文里很有意思,"娜塔莎指着自己写下的"思念"两个字,"你们中国人把情感写得这么复杂。"

"因为有些情感本来就很复杂,"陈亦凡说,"比如我现在对你的感觉。"

娜塔莎放下笔,看着他:"什么感觉?"

"我说不清楚。在中国,我们不习惯直接表达这种情感。"

"那在俄国,我们习惯直接表达,"娜塔莎突然握住了他的手,"我也对你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那天晚上,陈亦凡失眠了。不是因为时差,而是因为心中那种前所未有的激动。

他想起娜塔莎的手,想起她说话时的神情,想起她笑起来时眼角的小皱纹。

十二月的某个周末,娜塔莎带陈亦凡去了城外的森林。

雪很深,他们租了一对滑雪板。

"我不会滑雪。"陈亦凡有些尴尬。

"我教你。"娜塔莎说着,从后面扶住了他的腰。

那种身体接触让陈亦凡的心跳加速。

娜塔莎的呼吸就在他的耳边,温热的气息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放松,"她在他耳边轻声说,"相信我。"

他们在雪地里摔了好几次,每次都是娜塔莎先站起来,然后拉他起来。

最后一次摔倒时,两人都躺在雪地里笑个不停。

"你知道吗?"娜塔莎突然变得认真,"我从来没有对一个外国人有过这种感觉。"

"什么感觉?"

"就像...就像我等了十九年,就是为了等你来到这里。"

陈亦凡看着她,雪花正落在她的脸上。他伸手轻轻拂去她脸颊上的雪花,然后吻了她。

那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吻,在西伯利亚的雪地里,在一个叫娜塔莎的俄国姑娘的嘴唇上。

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_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_

02

1967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晚一些,但政治的寒冬却提前到来了。

陈亦凡注意到工厂里的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苏联同事们看他的眼神开始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而娜塔莎的父亲——工厂的总工程师伊万诺夫也开始频繁地找她谈话。

"父亲让我和你保持距离。"

娜塔莎在那个阴霾的下午告诉陈亦凡,眼中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忧虑。

"为什么?"

"他说局势在变化,中苏关系可能会..."她没有说完,但陈亦凡明白了。

"那你怎么想?"

娜塔莎握住他的手:"我只知道我爱你,其他的我不想考虑。"

这是她第一次说出"爱"这个字。在俄语里,это любовь,听起来比中文更加直接而热烈。

但是现实不会因为爱情而改变轨迹。陈亦凡开始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他的上级暗示他应该"专心工作,不要分心",而工厂里一些苏联工程师也开始对他冷淡起来。

"也许我们应该..."陈亦凡有一天试图说出分手的话,但娜塔莎打断了他。

"不,绝对不能这样,"她的眼中燃烧着一种倔强的火焰,"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的偏见而分开,那我们就输了。"

她说得对,但是爱情并不能改变政治现实。

一个月后,陈亦凡接到了紧急调令,要求他立即回国。

调令来得突然,没有任何预兆,就像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一样猛烈而无情。

"什么时候?"娜塔莎问,声音在颤抖。

"明天早晨的火车。"

她没有哭,只是静静地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看着窗外的雪景。

那天的雪下得很大,像是天空在为他们的分别而哭泣。

"我会等你。"她最后说。

"我也会等你。"

那天晚上,陈亦凡睡不着。

他想象着娜塔莎也在某个地方辗转反侧,想象着她金色的头发散在枕头上,想象着她那双湖水般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第二天早晨,火车站里雾气朦胧。娜塔莎来送他,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呢大衣,脸色苍白但依然美丽。

"这个给你。"她摘下脖子上的十字架项链,放在他的手心里。

陈亦凡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裹:"这个给你。"

是一只翡翠镯子,他母亲给他的,说是将来要给他最爱的人。

"我会一直戴着它,"娜塔莎说,"直到你回来。"

火车开动的时候,陈亦凡透过车窗看见娜塔莎在月台上奔跑,试图跟上火车的速度。她跑了很远,直到火车彻底消失在她的视线里。

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娜塔莎。

回到中国后,陈亦凡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

他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工程项目,逐渐在业界获得了声誉。

但无论多么繁忙,他总是会在深夜时想起娜塔莎,想起她的笑容,想起西伯利亚的雪。

他给娜塔莎写了很多信,但都没有收到回复。

邮政系统变得不可靠,两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困难。

渐渐地,他不知道自己的信是否到达了她的手中,也不知道她是否还在等待。

三年过去了,陈亦凡依然单身。

同事们开始为他介绍对象,但他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脱。

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别人解释,自己的心还留在遥远的西伯利亚。

1970年,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陈亦凡娶了同为工程师的林婉清。

林婉清是个好女人,贤惠、理解、支持他的工作。

但陈亦凡知道,他给不了她全部的爱。在他心中,总有一个位置是属于娜塔莎的。

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儿子陈浩和女儿陈雪。

陈亦凡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是会想起那个遥远的俄国姑娘。

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师,也是最残酷的杀手。它缓解了思念的痛苦,但也让记忆变得模糊

。渐渐地,娜塔莎的脸庞在陈亦凡的记忆中开始变得不那么清晰,只有那种感觉——那种初恋的美好与痛苦——依然深深地埋在他心里。

2003年,林婉清因病去世。陈亦凡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

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他独自住在那套老房子里,偶尔会翻出当年娜塔莎给他的十字架项链,在手中把玩。

"爸爸,你为什么不再找一个伴?"女儿陈雪有一次问他。

"我这个年纪了,还找什么伴?"

陈亦凡笑着说,但心中却想:我这一生,已经有过最美好的爱情了,虽然它只持续了几个月。

他开始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网。

有时候他会用搜索引擎查找关于苏联、关于乌拉尔地区的信息,但从来没有勇气去搜索娜塔莎的名字。

他怕搜到她已经去世的消息,也怕搜到她幸福生活的消息。

有些事情,保留一点想象比知道真相更好。

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_1966年,18岁工程师和俄罗斯姑娘被迫分离,50年后才知自己枝繁叶茂_

03

2016年的一个秋日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客厅里,陈亦凡正在看报纸。

他的孙女陈小雨坐在沙发上玩笔记本电脑,不时发出兴奋的叫声。

"爷爷,你知道现在网上能查到好多家族历史吗?"小雨头也不抬地说,"我正在帮你们整理家谱呢。"

陈亦凡放下报纸,看了孙女一眼。

小雨是个聪明的女孩,今年刚上大学,对互联网这些新事物比他熟悉得多。

"你在查什么?"

"我在各种社交网站上搜索我们的姓名,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失散的亲戚什么的。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寻亲呢。"

小雨说着,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陈亦凡笑了笑,继续看他的报纸。年轻人总是对这些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也不反对。

过了一会儿,小雨突然停止了敲击键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怎么了?"陈亦凡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爷爷...你过来看看这个。"小雨的声音有些颤抖。

陈亦凡走过去,弯腰看向电脑屏幕。

那是一个俄语的社交网站,他看不懂内容,但看到了几张照片。

一时间,陈亦凡感到一阵眩晕,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

相关文章

王思聪罗马机场被拍!自己背包牵女友,这回是真爱还是新剧本?

王思聪罗马机场被拍!自己背包牵女友,这回是真爱还是新剧本?

罗马机场有网友偶遇王思聪和女友懒懒,两人没带保镖没带助理,王思聪背着个大包像刚下课的男大学生,懒懒穿着粉色方格衬衫配白裤子,清清爽爽像邻家女孩。 最扎眼的是,王校长居然主动牵懒懒的手!这画面要是放五...

U16国足开门红!帅惟浩压哨绝杀,260天首胜沙特,连破3魔咒

U16国足开门红!帅惟浩压哨绝杀,260天首胜沙特,连破3魔咒

凭借何思凡、帅惟浩的进球,U16国足2比1战胜沙特,取得呼和浩特四国邀请赛开门红,也打破了各级国足260天对阵沙特的五连败魔咒。 蒙太古杯获殿军 在4月进行的蒙太古杯上,首次在正式比赛亮相的U16国...

一颗改变历史进展的芯片

一颗改变历史进展的芯片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 IEEE 。 这颗芯片的面世,改变了芯片进程! 20世纪70年代末,8位处理器仍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而CMOS工艺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却处于劣势...

数据错了?全国内卷第一省份,480分就能上安徽师大,湖南工业?

数据错了?全国内卷第一省份,480分就能上安徽师大,湖南工业?

本篇是河北省录取数据分析的第3篇文章,主要分析24-25年河北省物理组录取数据的变化,为大家提供数据参考。 一、985大学和211大学,基本上保持稳定 从涨跌幅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985、211...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

时政微观察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总书记念兹在兹

万物土中生。“三夏”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是增,是稳,还是降?这次旱情,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一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叮嘱,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

喜马拉雅和虎扑,都染上了同一种“病”

喜马拉雅和虎扑,都染上了同一种“病”

规模的囚徒 作者丨吴姿 6月尚未过半,互联网领域就已先后爆出两个全资并购案:迅雷5亿元人民币收购虎扑,腾讯音乐约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两个被收购者有诸多相似之处:均为所在细分领域的一哥,成立超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