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习以为常”的蒙蔽

美羊羊1个月前精彩生活11

那些被我们熟视无睹的瞬间,往往藏着最深刻的成长密码。

当闫妍老师发现学生机械背译文言文时,她没有止步于“学生基础差”的惯常解释,而是将目光投向更深处:这是否意味着文化体验的断裂?正是这一追问,催生了省级课题“初中语文体验教学方式实践研究”。那些被视作“理所当然”的教学现象,因此成为课题研究的起点。

“教研的立足点一定是本职工作。”陈智峰教授5年间围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持续写成5篇论文,将同一篇课文拆解为文本解读、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多维研究对象。这种“捅马蜂窝式写作”的教研范式,印证了一个朴素真理:当我们不再把日常教学视为重复劳动,而当作可观察、可解构、可重构的研究对象时,三尺讲台便延伸为无限广袤的科研田野。苏霍姆林斯基曾逐字记录学生课堂发言,通过分析词汇量与思维逻辑的断层,最终发现“关闭自然之门”导致的语言干瘪。这种对“习以为常”的系统性解剖,正是科研型教师的专业慧眼。

而保持对“习以为常”的好奇与探索需要双重突破:既要暂时搁置经验主义的判断,如闫妍放下10年教学经验形成的认知枷锁,看见文言文背诵背后的文化体验需求;又要具备精细拆解现象的研究能力,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手持“研究者的解剖刀”,在“学生发言空洞”的表象下,挖掘出思维发展与自然体验的深层关联。

科研其实并不难,因为它从来不是悬浮于现实的理论堆砌,而是从日常教育教学中生长出来的实践智慧。当闫妍团队将“体验式古诗词教学策略”转化为全校共享资源时,当苏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写作课”唤醒学生语言灵性时,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必然深深扎根于日常教学土壤。三位正高级教师的实践也在印证: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正流淌在那些被视作寻常的教学中。

让我们撕开“习以为常”的蒙蔽,用研究者的视角重新打量教育现场——那里有专业成长的奥秘,也有教育智慧破土而出的力量。

撕开“习以为常”的蒙蔽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7版

相关文章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成考专升本民法模拟卷 第1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共35分) 1.下列情形中,可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甲到寺庙求签拜佛 B.乙在家中饮茶会友 C.丙从网店购买海鲜 D.丁与同学...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血泪教训:手机害苦了我的人生!

一个高考落榜生的血泪教训:手机害苦了我的人生!

窗外天快亮了,我死死攥着这部日夜不离手的手机。 第一次觉得它那么重,重得像一块刻着“失败者”的墓碑。 它哪里是通讯工具? 它分明是插在我人生血管里的“精神鸦片注射器”。 一滴一滴,抽干了我青春所有的...

四川旅游学院就业、深造情况: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四川旅游学院就业、深造情况: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点这里 ↑ 老满说高考 作者 l 老满 生涯规划师l 升学顾问l 拆书家 大家好,我是升学顾问满路,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四川旅游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对于高校而言,编制、发布《...

考公务员:应届生更香,那往届生还考不考了?

考公务员:应届生更香,那往届生还考不考了?

眼下最稳的职业非公务员莫属。每年千万人报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考上就像中彩票。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场“千人选一”的大考中,应届生和往届生的起跑线,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应届生到底香在哪里? 第一,“应...

孩子最反感的十大“毒句” 你“踩雷”了吗?

孩子最反感的十大“毒句” 你“踩雷”了吗?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许多家长可能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让孩子瞬间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复习状态。 那些本想激励孩子的话语,为何会变成“扫兴毒句”?如何把“毒句”转化为“金句”,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学数控编程的正规学校学费多少?一文帮你算清楚

学数控编程的正规学校学费多少?一文帮你算清楚

嘿,你是不是在琢磨学数控编程的事儿?特别是看到“正规学校”这几个字,心里肯定在想:这学费得花多少银子啊?别急,今天我就跟你唠唠这事儿,保证不官方不枯燥,全是接地气的大实话!数控编程说白了,就是教你怎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客服微信:hnyanshan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